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吗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2-02-07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那些书中的故事常令我们感到亲切,因为可以从中看到现实中的人,我们的长辈,或者邻居、朋友,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也会突然被某句话戳中,莫名地就湿了眼眶。

看《暗算》的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电视里放《暗算》, 7岁的公司职员陈菊平家里工作两头忙,一直没时间看。有一天抽空瞄了两眼,立刻就被吸引了。看完电视,意犹未尽,又找来麦家的小说看。看完了不由长叹。

陈菊平最忘不了的人物是黄依依,那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她爱安在天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接受,她竟不惜爱了一个不相干的男人来报复,报复的烈焰也灼伤了自己,她看不起自己,继而对他由爱转恨。

那么安在天爱她吗?豆瓣上争得很凶,有说安在天冷血,为了国家利益罔顾儿女情长。也有说安在天实际是爱她的,不然不会在她变植物人后仍照顾她,他不接受黄依依,是自己曾因工作需要射杀前妻,他不想黄依依重蹈前妻的命运。

陈菊平没有站在任何一边。她只是觉得,从小到大,看过多少革命题材的作品,却从未有一部作品这么打动他。

夏天最溽热的时候,她和老公在很偶然的机会结识一个老头。他腰杆挺直,出言谨慎,每次买菜都是老三样。她和老公越看越觉得他早年做过特工。忍不住攀谈。熟悉后才发现,老人其实非常健谈。老人是老党员,七十多了,文革时受过冲击,但如今还在研究党史。无官无职,他却对中国共产党的得失与成败有自己的认识,还送他们一本自己写的董必武传记。

国家、民族和革命这些词,在陈菊平眼里逐渐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她说,改天换地的巨浪中间,有着无数个人的歌哭笑泪,这些不该被忽略。

因为搬了家,她和老公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但是她还记得那年夏天,在潮闷的空气里,看《暗算》,遇见特工般的老头,以及这些在她心里激起的涟漪。

“带灯”的高跟鞋咔咔咔响

4 岁的公务员刘宇翰说自己看《带灯》时,耳边总好像回荡着咔咔咔的高跟鞋声。小说中,在农村作基层工作的带灯就穿着一双高跟鞋,真是不合适宜,刘宇翰说,可是他老忘不了那双高跟鞋。

他有一个大学女同学,不知她父母怎么想的,她的名字竟叫作锋。她来自偏远的一个村庄。大学同学聚会时,大家说起锋在乡里当了官,于是大家便张罗着去锋所在的地方郊游。旅游车拖了一车同学,锋来接风了,跟过去比变化不大,最显眼的是她竟穿了一双高跟鞋。山路不好走,她走起路来倒也不慢,也不歪歪扭扭,但到底走累了。她把那双黑高跟鞋提在手上,光着脚继续走。她笑着讲自己,发大水时去视察,甩了鞋子,挽了裤管就往水里走。不过,电视台来拍摄,她还是不由在心里想,不要拍得太难看啊。

酒桌上,大家起她的哄,推出以前暗恋她的男生,要他们喝交杯酒,那个男同学还在扭捏,她却很豪爽地挽过他来,将酒倒进了口。这让刘宇翰有点意外,以前跟她打交道不多,有限的几次交往,她给他的印象都是有点害羞。

同学离开的时候,她很周到地给同学每人送了一份当地的土特产。

回去的路上,一个消息灵通的同学发布“”,听说锋又要升官了。刘宇翰的心里却有一点失落。

由此认为只能在热身赛中一同表演。而对于乌兹别克队、泰国队 看《带灯》时,刘宇翰常常想起锋。“社会基层的问题就像陈年的蜘蛛,动哪儿都落灰尘。”带灯,原名叫作萤,她觉得萤火的光太微弱,就给自己改名带灯。她每天面对的都是些麻烦事,小到邻里之间为一棵柿子树发生争吵,大到官员贪腐。她同情那些农民,想为他们争取利益,却也和他们斗智斗勇。她真正喜欢的是山岚溪流,草木流萤,却不得不作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才能存世。

带灯后来做不下去了,锋和她比起来好多了。但刘宇翰还是觉得她们很像,连喜欢穿高跟鞋这点都像。

《暗算》

麦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带灯》

贾平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实习:白俊贤)

马鞍山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蚌埠白癜风专科医院
安康治疗白癫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