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周庄逸飞之家漫忆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4

每年夏天,总是喜欢到江南第一水乡周庄走走,尽管那儿的每条古街和小巷已经能够熟悉地背出,但我依然喜欢住在古街边上的小客栈里,枕一河碧水,听虫声悠扬,还有船娘的摇橹声和她们用吴语传递的软语浅唱。

屈指数来,自从八十年代和著名少儿作家、少儿活动专家袁大令相识,来来往往的去周庄不少三十次。我觉得周庄就像十八岁的姑娘,每年都在发生变化,越来越美。尽管大令老师不在了,但我还是每年习惯地要走近他,走近张厅,走近沈厅,走近富安桥,走近那座神奇的钥匙式的双桥……

还记得2006年的4月初,在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我来到周庄看望正在病中的大令老师,大令老师支撑着瘦弱的身躯,坚持要陪我一起走走。于是,我们的脚步一起敲响了古镇的石板,在小巷中慢慢穿行,重复着以前走过的小桥流水的每一个地方,目光一次次地越过如织的人流,去找寻我们以文会友的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路上所感受的快乐。

【一】

那天,在我们走上双桥的时候,我忽然看到双桥桥堍畔多了一块石碑,细看原来是周庄人民为《故乡的回忆》作者陈逸飞先生竖立的。大令指着石碑,还欣喜地给我介绍了碑前的那一幢古式古香的老屋,他说这是即将开馆的“逸飞之家”,是周庄人为怀念陈逸飞先生离世一周年选址修建的。大令老师告诉我:“周庄人是有良心的,不会忘记陈逸飞的功绩。”于是,在大令引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还没开馆的“逸飞之家”,先睹为快。

提到陈逸飞,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著名的画作《故乡的回忆》记录了他与周庄的一段渊源。早在八十年代初期,陈逸飞的一幅“双桥”油画让沉寂九百年的周庄走进了世界,从此世界认识了周庄。他离世后,周庄人民专门筹资在这双桥边为他筹建了“逸飞之家”,和双桥对望,很有现实意义。大令老师又告诉我,过二天这里就要开馆,希望我留下来能和他一睹这里的开馆风采。

走近细看门口挂着“逸飞之家”牌子的这幢老宅院也是明清建筑。青砖铺成路的路显得古韵悠悠,小巧的石门,古朴、简洁而又宽敞院落立即敞开在我的眼前,迎门的大厅中央伫立着一尊陈逸飞的半身铜像。似乎是他正在侧目远望古老的窗棂外的水乡古桥。院中有几株高大翠绿的树,绿叶葱郁,有小鸟在枝头跳跃着,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站立在灰色的古屋前凝望,只见楼上楼下的木制门窗经过装修己焕然一新,让我仿佛觉得陈逸飞正在坐在这里创作又一幅双桥一样。为什么要在双桥边建“逸飞之家”?这也成为我当初追根究底的重要内容。正在布置环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陈逸飞先生生前曾经多次在周庄说及,他有两个未了的心愿。一是想在周庄的双桥边上买一幢老房子,建成他在周庄的创作工作室;二是要把自己的那些雕塑作品从上海搬来奉献给周庄。周庄人懂得他的心意,一直在想法帮助选址。当他告别艺术离开生命的时候,周庄人特地买下此屋……工作人员说得十分详细。

谈到陈逸飞,不得不谈到他的人生履历和绘画经历。根据我在上海对他的了解知道,他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离世于2005年4月。陈逸飞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他在六七十年代就曾经创作了《黄河颂》、《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他开始赴美国留学,期间先后游历了欧洲,他对于17、18世纪荷兰、西班牙的光和影的理论运用十分娴熟。他出国之后的画作进步很快,在他原来的写实功底上又添加上了西方新的绘画元素,从而使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84年他获美国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特别是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创下中国当代画家作品最高拍卖价。《浔阳遣韵》代表了油画古装东方仕女题材的艺术高水平。画面上,女艺人如泣如诉的弹奏和凄凉身世的叙说十分逼真形象。此画与唐?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中的诗句颇有相似的意境。画面无论是人物场面的调度,还是光影气氛的布置,都为我们营造了虚幻的精神理想、梦寐似的安静与辉煌。在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中,油画《浔阳遣韵》拍出了297万元的天价。他的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二】

说到陈逸飞与周庄的渊源,内藏着许多偶然但同时也是必然的故事。1982年春天,陈逸飞从美国回到上海,他的同事向他介绍了上海淀山湖对面的一个不被人知道的岛式古镇周庄。作为艺术家,他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他摆脱了繁忙的事务,立即饶有兴趣地决定前往。那时候,从上海到周庄路途不便,从昆山到周庄,只有一条煤屑铺成的小公路,有的地方还不能两车相交通过。那一天,他是通过摆渡船踏上神秘的水乡周庄的。当他踏上这个原汁原味的岛式古镇时,忽觉周庄就像意大利的威尼斯,风情万种。不仅被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象所动容,同时也唤起了他对自己小时候的故乡回忆,他欣喜不己。

在古镇周庄,他突然又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另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触动了他创作的灵感。那天,他迈步站在双桥举目远眺,只见沿十字河河面两边而建的吊脚楼鳞次栉比,一幢幢地簇拥在水巷两岸,木楼粉墙黛瓦,和灵巧而独具古韵的石桥融合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他沉醉在其中了。那一刻,陈逸飞还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双桥”酷似一把钥匙形状,啊,桥洞一方一圆,桥面一横一竖。就像是并对的一对姐妹,又像是一对情人牵着手,快乐无比。这是一处多么美好的地方!陈逸飞对此情有独钟。刹那间,他的目光定了格:决定要用心画出这二座姐妹桥。

接下去一连几天,他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专心致志地带着画夹,沉湎于双桥的丹青笔墨中。为了能够更真切地体现出千年水乡古镇独特神韵的双桥风采,临行前,他一次又一次伫立在双桥上观赏,还往返于附近的水巷两岸的小小橹船上,用长达一个上午的时间拍摄了阳光明媚下的水乡每一个角落,摄下了双桥的每一个角度,胶卷装满了整整一旅行包。

怀着美好的心情和愿望,他把这些胶卷带回了美国,然后开始欣赏冲洗出的照片精心创作,其灵感一泻而不可收,同年10月,陈逸飞凭借这些照片和自己对双桥的记忆与情感精心创作出了一幅以“双桥”为主题的油画,命名为《故乡的回忆》。并且在美石油大王所在地哈默画廊初展。198 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看了这些画后,十分欣赏撰文说:“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

1984年的岁初,已经加入美国籍的陈逸飞先生再次回国,他从昆山坐小火轮沿水道又一次来到了周庄。他上岸了,不知不觉他的脚步又停留在了双桥上。傍晚,陈逸飞又一次望着夜雾笼罩下的粉墙黛瓦的古屋,看桥连桥、桥中桥的周庄古桥,看着一艘艘晚归的渔船在“咿咿呀呀”的橹声中靠在河埠头,看着渔家男女担着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岸……他情不自禁地赞叹不绝:还是那样美,还是那样充满魅力。之后,他又回到美国的画室里,重新比对各个视角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对双桥的美图加以精心的修饰,最终,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终于完稿,他很自我感觉完美,这幅画历时达二年。1984年,美国《艺术》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出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勤奋总是和机遇并存。就在陈逸飞油画正式展出的第二个月,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历史性机遇产生了。1984年的11月,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这位见过上世纪第一位伟人列宁的西方大亨,踏上了他神往已久的东方大国的土地——中国。在北京,在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内,他将刚刚购得的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时间,在海内外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意义非凡而又深远。

就在阿曼德·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半年之后,这幅油画经过陈逸飞的再次精加工,很快上了当年联合国邮政协会的首日封:并于1985年5月10日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日内瓦、维也纳等地的机构公开向全世界发售。陈逸飞以其卓有成效的努力获得了殊荣,也使默默无闻的环水古镇周庄的“双桥”,以及藏在深闺中的水乡周庄走出了国门。从此,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争先恐后来到周庄,领略到了中国水乡古镇的魅力,古镇特有的旖旎风情令外国游客惊讶不已。

从此,周庄又被世界誉为中国意大利式的东方乡镇威尼斯。一个地处偏僻、近千年默默无闻的水乡小镇从此插上了梦想的美丽翅膀,飞越大西洋,走向全世界,为世人瞩目。当人们看到周庄日益繁荣的一幅幅画面时,人们想起了陈逸飞的《双桥》,因为有了他,才使得昔日“镇为泽国,四面环水”的周庄水乡在一夜之间扬名世界。

后来,陈逸飞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周庄,为的就是这么一段华夏之情,为的是续一段难以割舍的“故乡”之恋。细算陈逸飞先生和周庄结缘,至少先后有20余次。而每一次来周庄,他总是这样深情地说:“周庄是我到过的国内许许多多地方中所见到的古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历史文化遗迹比较多、水乡风光最为浓厚的一个地方!”他就是这样爱着周庄,走时恋恋不舍。

1997年4月12日下午,阳光映着水乡四周黄灿灿的油菜花,陈逸飞又乘坐摩托艇在周庄西侧的白蚬湖上漫游了一周,从水面眺望古镇的水塔、明清建筑和淡墨色的屋宇,又一次吸引了他。后来,陈逸飞又参加了周庄的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与周庄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庄做作了“双桥”、沈厅、张厅、迷楼等的文章,大力推广周庄水乡文化。从此,古老的周庄水乡不仅焕发了勃勃生机,依水而居的人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可以这样说,周庄能有今天的辉煌,这和陈逸飞画的“双桥”是分不开的。

2000年,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举行,陈逸飞以自己的独特创意,在双桥堍签名售发他的油画《双桥》纪念封。第二天,大令老师就专递邮我一张。他在信中告诉我:“双桥两岸围观排队的观众人山人海,游客购买纪念封十分火爆……”由此可见,双桥不仅连接着逸飞与周庄的魂,也连接着周庄与世界的友谊。

【三】

2005年4月,陈逸飞在拍摄电影《理发师》过程中突发胃出血离世。当这个消息传到周庄,周庄人都震惊了,他们不相信这是现实。

周庄的袁大令等知名人士得知消息后,几乎一夜未眠,在陈逸飞先生去世一天后,袁大令老师依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为了纪念和追寻陈逸飞的足迹,他绕着周庄走了一圈又一圈,他看到许多人站在双桥边,折叠着纸船祈祷。袁大令连夜写下《站在双桥忆逸飞》的文寄我,还策划了和学生一起考察双桥的专题活动。在他的文章中,回忆起他所看到的陈逸飞先生来周庄的点点滴滴。病中的袁大令还和我多次通,讲述周庄人对陈逸飞的无限缅怀之情。

在周庄,怀念陈逸飞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件事情。于是,关于“逸飞之家”的纪念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古镇建一个“逸飞之家”,不仅是周庄人的愿望,也是逸飞生前的愿望。他生前已经关注“逸飞之家”的规划设计,曾多次对选址进行过踏看,并策划和设计。但由于他的工作繁忙,后来一直未能定下。

他身前没有实现的,周庄人帮他实现。于是,周庄选定了位于双桥畔的一座明清风格建筑“沈氏义庄”。接着,周庄镇人民政府又征得陈逸飞先生和家人的同意,通过选址与论证,最后一致选定并买下了双桥边上的“沈氏义庄”。又在陈先生生前构想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布置,用最快速度动工修葺了“逸飞之家”。

“沈氏义庄”这幢古屋,是著名教育家沈体兰的父辈沈根黄弟兄,于上个世纪初以500亩田产的银钱创办的一所私立小学。上下两层的楼房和院落,占地200多平方米。这里,也是古镇一处风水宝地。

“逸飞之家”分设了“艺术家的周庄情缘”、“陈逸飞的艺术成就”、“逸飞画室”三大部分,在这幢充满家居情怀的明清老屋中,只要看看《故乡的回忆》,仿佛把人们带回了悠远的童年回忆。

一楼摆放着陈逸飞先生生前部分著名的油画作品,展厅里陈列了陈逸飞的一些珍贵手稿。除此之外,还有陈逸飞家人捐献的他生前读过的一些美术创作和其他的书,还有他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画笔、画布以及一套古典沙发,甚至还有他喜欢的欧式壁炉,也被陈列于适当的位置。

二楼是画室和画家会客用的地方。里面摆放着陈逸飞与周庄有着不解之缘的史料图片。

那天,我和大令从“逸飞之家”看完出门,站在“双桥”上,一起遥望“逸飞之家”那块门牌,我不禁再一次感慨:如果逸飞有灵,看到周庄人民对他这么好,他一定会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望着斑剥的青灰色交错的双桥苍老的脸,望着桥下潺潺流水,又觉古韵犹在,风景依旧。是的,故人已逝,我们的哀思与追思一起徜徉于小桥上,久久的……

共 725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周庄“逸飞之家”漫忆》这又是沁香老师一篇大笔撰写人物人生和地方风光的散笔佳作,本文所撰写的是美籍华裔画家逸飞陈一生的成就和其与周庄结缘的故事。读来令人赞佩十分赞佩主人公,同时生发无穷对周庄的向往之情!文章从自己与周庄的渊源写起,引出了所要撰写的主人公——陈逸飞。写逸飞必然要写他的成就,而他的最大成就就是让名不见经传的周庄走向了世界,使其名声大噪,世人都纷纷赶来欣赏美丽的周庄。陈逸飞以一副历时两年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千年沉寂千年的周庄像一位水乡的新娘子一样惊艳世界,令世界为之倾倒,随之周庄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乡。这篇文章不惜牺牲大量的笔墨去撰写这幅油画代表作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是笔者别具匠心的设计,这是陈逸飞对周庄最大和最特别的贡献!不仅如此,笔者还写了陈逸飞其他方面的成就,烘托了他人生的辉煌和灿烂!然而他有一个很迫切的愿望就是在周庄有自己的画室,此愿望在起生前没有实现,但是周庄人帮他实现了,再次回到陈逸飞与周庄的情缘上,依然显得匠心独具!这篇文章写我每年夏天都会到江南第一水乡周庄,故地重游。缘自与著名少儿作家、少儿活动专家袁大令的相识,因此我更进一步走进并认识了被周庄之父阮仪三大力呼吁和妙手规划的中国第一水乡。由参观“逸飞之家”,将此文展开了叙述:周庄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不被人知道的岛式古镇。一代画家陈逸飞先生听说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后,便从遥远的国度美国飞回到上海,历经辛苦艰难,走访这个被隐没了的奇迹之所。他的慧眼识珠,他艺术家的天赋,将这个奇迹之所挖掘了出来。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重游再加以修改成就了画作《故乡的回忆》,最后,这幅画通过石油大亨等人辗转流传,走向全世界。这样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不被人知道的岛式古镇就因为这一幅画被推在了世界之端,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乡,陈逸飞先生也因此走向了更辉煌的人生。此文我阅读了两个小多时,真的不是我看的慢,实在是我忍不住再三重读。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认识了江南第一水乡,我明白了我之前所看过的一个画家陈逸飞所画的画有多么的出名,并在文章中了解了一些我曾读过,却不了解的名人名作。读老师的佳作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场精神盛宴。倾情推荐加精共赏,让更多的读者,在文字的精神领域里与老师共舞。我在这里期待您更多佳作到来,祝您工作顺利,快乐安康![:尚林夕]【江山部·精品推荐14070 0025】

1楼文友: 01:0 :22 一篇文章,一个逸飞,一个周庄,一段历史的短长,在老师笔下又重新走过一遍人生历程的逸飞大师愈发的

俱怀 逸 兴壮思 飞 了,赞一个 等一树桃花,落一世繁华,守一身寂寞,望一眼天涯

回复1楼文友: 08:06:11 谢谢寒月美评。深夜一点还没睡?祝创作快乐!

2楼文友: 05:25:12 周庄的景致醉人,故事感人,林夕的按语精美!

回复2楼文友: 08:07: 7 谢谢薇儿很早就点评。农事忙完了吗?祝创作快乐!

楼文友: 08:05:48 谢谢林夕如此认真的编校,十分感人。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还在编文,按语写得如一篇精美散文诗。谢谢!周庄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朋友,那里有我的文友,那里有我纯美的歌唱。欢迎到周庄去,只要有空我会赶去当导游。哈哈,那里也是文友相叙的地方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4楼文友: 08:2 :59 跟随老师的文字,了解了周庄的双桥周庄的陈逸飞。邀握祝好!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4楼文友: 08:49:06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5楼文友: 09: 4:06 周庄美,多在桥,钥匙桥,姊妹俏,联合国,出邮票,陈逸飞,留骄傲。我和沁香一起去游过多次,每次皆流连忘返,美景配美文,双美!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5楼文友: 11:27:09 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6楼文友: 09:57:40 天啊,真是强将手下!沁香老师的文章好,夕儿的按语更好!精彩无限!天涯不远!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6楼文友: 11:28:0 谢谢雪落美评。祝创作快乐!

7楼文友: 21:17:14 等我有空了再研读学习,祝老师晚安,好梦梦

8楼文友: 21:28:09 欣赏学习老师精美佳作,可以增长见识,大开眼界,祝老师精彩连连!!

9楼文友: 2 :2 :18 这又是沁人=香一篇大笔撰写人生和风光的散笔佳作,本文所撰写的是美籍华裔画家逸飞陈一生的成就和其与周庄结缘的故事。文章从自己与周庄的渊源写起,引出了所要撰写的主人公 陈逸飞。写逸飞必然要写他的成就,而他的最大成就就是让名不见经传的周庄走向了世界,使其名声大噪,世人都纷纷赶来欣赏美丽的周庄。陈逸飞以一副历时两年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千年沉寂千年的周庄像一位水乡的新娘子一样惊艳世界,令世界为之倾倒,随之周庄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乡。这篇文章不惜牺牲大量的笔墨去撰写这幅油画代表作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是笔者别具匠心的设计,这是陈逸飞对周庄最大和最特别的贡献!不仅如此,笔者还写了陈逸飞其他方面的成就,烘托了他人生的辉煌和灿烂!然而他有一个很迫切的愿望就是在周庄有自己的画室,此愿望在起生前没有实现,但是周庄人帮他实现了,再次回到陈逸飞与周庄的情缘上,依然显得匠心独具!欣赏学习了老师佳作,倾倾情欣赏!

回复9楼文友: 07:12:41 谢谢馨儿深夜点评,美评似诗。问好!

10楼文友: 2 :25:46 一个好的按语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点出了文章的精髓和要义!我想一个好按语,绝对不应该去重复文章内容,欣赏林夕按语,委婉点化按语的不足,共勉成长 加油

灯盏花药业拳头产品

生物谷灯盏花品牌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介绍

孩子中暑症状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怎么样
灯盏细辛价格多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