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田小娥究竟是美女还是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2

摘要:《白鹿原》中的田小娥究竟是美女还是 ?朱先生预知后世,堪比孔明。白嘉轩是成功还是失败?开卷有思,开卷有益。 “白鹿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麻廓清,毒虫减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人乎盛世!”这就是作家陈忠实的笔下,充满神奇色彩的白鹿原。
白鹿原,确有其地。这道原在蓝田县城西南方向,史载“有白鹿游于西原”,遂命名“白鹿原”。小说《白鹿原》描写白鹿原在上世纪风雨飘摇中50多年的艰难历程,从清朝末年一直到解放后。王旗的易帜,两代人的纠葛,正邪之间的不断较量……掩卷沉思,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跃然眼前。
一、 ?美女?
无疑,田小娥是书中最值得的争议的一个人物。书中她原是一个老举人的小妾,在家中受尽了大老婆的欺压,做饭、提尿盆,早上倒尿水,夜里还要用身体充当泡枣的工具,地位比佣人高不了多少。她不甘命运的安排,和长工黑娃偷偷相好后,被老举人休回家,父亲把她卖给了黑娃。随黑娃回到白鹿原后,村里的人不能接受她,黑娃和家庭决裂,领着小娥到村外破窑中安身。黑娃参加农协外逃后,为救黑娃,她打开了窑门,和黑娃的同族伯父鹿子霖苟且,后在鹿子霖授意下,勾引族长白孝文,教唆他吸大烟,直到被公公鹿三用梭镖头刺死。
无论是黑娃,还是鹿子霖和白孝文,都是书中响当当的人物。黑娃成了回头的浪子,白孝文是国民党的营长,后来成了新中国的县长,鹿子霖也盛极一时。这三个和小娥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男人都各自有自己的成功,但她却成了人们心中的“ ”。至死她都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话,死后灵魂却附在公公鹿三身上,通过鹿三的口来表达自己的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尊严的坚持。她的要求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可怜:“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苗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揉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让,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把蒿子棒捧儿,你咋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在那个男权社会没人同情她,人们骂她是婊子、 。可田小娥的的确确是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叛逆女性,在郭举人家中时,她把干枣从下身掏出来扔到尿盆里,与黑娃私通。她仅仅是希望过正常人的生活,这些难道有错吗?她最后临死前的的一声惨叫,正是她对不公命运的控诉。
可不能否认,田小娥是美丽的,也许她的种种不幸就源于她的美丽。如果不是美丽,老举人就不会看上她;如果不是美丽,鹿子霖就不必费尽心机占有她;如果不是美丽,她后来也就不会被鹿子霖作为勾引白孝文的工具。所谓“红颜祸水”,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也许女人的美丽本身就是错误。杨玉环如果不是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许就能安心当一个寿王妃,生儿育女,锦衣玉食度过幸福的一生了。可她的美貌令身为一国之君的老公公李隆基垂涎,于是被赐出家,被迎回宫后先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荣耀,最后却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结局。潘金莲如果不是美貌,怎么能被好色的老主人看上,由于她的反抗,便让她嫁于“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为妻;如果不是美貌,又怎么会被西门庆看上,最终落得谋弑亲夫的罪名,被武松所杀。究竟熟是孰非,争议了几千年我想:小娥只是一个弱女子,怎么抗得过整个封建礼教?她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二、人乎?神乎?
《白鹿原》中有两位先生,一位是看病的冷先生,一位是教书的朱先生。这朱先生是白嘉轩的姐夫,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文中的朱先生,首先是一个学者,即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自幼读书,饱学儒雅,立志“学为好人”。当原上种植罂粟时,他亲自扶犁铲除了这害人的东西。他不随波逐流,恶人军阀刘军长求字,他婉拒;为鹿兆海送葬时,他亲写祭文。他教书更育人,他把“学为好人”这四个字送给黑娃。黑娃恪守这一宗旨,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编纂县志,但一生不愿为官,只做过一次为百姓放赈的“粥”官。他听闻自己的学生鹿兆海为国捐躯,愿以老朽之身抗日报国。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气,又不失情调。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朱先生处于乱世,没有腾达,而他的行为又明显的高于“独善其身”的儒家之道,是读书人的楷模。
朱先生又有几分“神”的色彩。书中他是白鹿的化身,在他去世时,他的夫人朱白氏曾看到白鹿越过屋顶。他未卜能知,解放前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解放后,评定家庭成分时,因为白家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定为地主。他死后对时局的预知更是让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还向老婆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烧制的砖坯砌墓室。墓室里垒一盘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书都捆起来当枕头。还有他亲手雕刻的一块砖头,包裏着牛皮纸,不准任何人打开,连纸一起放入墓室的暗室小洞口。朱先生死后,家人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红色袖章的时代闯将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不久,书院又住进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不少人。之后七八年,批林批孔时,又有一群革命急先锋打着红旗来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个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字:“天作孽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人作孽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同样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读到此处,我觉得作者笔下的朱先生真的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一样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了。
“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轶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喽!”朱先生死后白嘉轩如是说。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他的闭门弟子,黑娃的挽联,联语精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三、成功?失败?
书中的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信奉“耕读传家”的古训,并真正热爱劳动,也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这是一种兴奋的声音,一种对劳动发自骨子里的热爱。在动乱年代,他勤勤恳恳,挺直腰杆做人,这不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勤劳、无畏的品格吗?
他和雇佣的长工鹿三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观念中应该是那种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白嘉轩却处理得非常融洽。他们不是一家人,竟胜似一家人。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这一点上无疑白嘉轩是成功的。
白嘉轩传承了父亲的家风。他父亲也是一个传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他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宁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将家境扭转过来,走向成功。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他的大儿子白孝文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但是,书中邪恶化身的鹿子霖利用田小娥的美色勾引孝文,以败坏白家的名声,达到自己当族长的目的。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文进行惩罚。孝文堕落,鹿子林乘机侵吞把白孝文的家产。最后被迫孝文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谁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文本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先是国民党的营长,解放后竟成了一县之长,也算光耀门楣了。
当然,白嘉轩最终也有失败之处,他对小女儿白灵——书中白鹿的另一个化身,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这小女孩参加了共产党,跟着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场!此事对白嘉轩虽然打击很大,但因祸得福,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这在随后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陈忠实先生小说《白鹿原》荣登茅盾文学奖,其最大的文学贡献与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活泼泼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一人物群像,创造并演绎了白鹿原原生态家族生活的沉重历史,庄严历史。除了上述几个,鹿三、鹿子霖、白灵、鹿兆海……哪一个不是深深地镌刻在了读者的心目中?如今,昔日盘古开天白鹿原族群后裔依然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代代繁衍,是他们铸就了伟大中华勤劳、淳朴、坚贞、不屈的优秀民族之魂!

共 4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白鹿原》是一部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巨著,主要描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纷争。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小说中的三个代表性人物,让人进一步深入体会到小说的内涵。首先,以 和美女的两面来分析田小娥因长相美丽,而一生遭遇不公,先被举人一家迫害后有幸遇到黑娃愿意真心待她,却又因救黑娃而被鹿子霖随意摆弄败坏名声,最终死于公公鹿三手下的惨剧。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罪魁祸首不愿承认自身之过而将一切罪恶推之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身上的可耻行径,由此可见封建社会制度对无权无势之辈的荼毒何其之深。又以人乎、神乎来定义聪明才智堪比孔明的朱先生,他博学,正义,善良,能一眼洞穿未来,他又是智慧与神秘并存的神物白鹿的化身,在白鹿原一众人之中俨然可与神之比拟。最后以成功和失败的争议来探讨主人公白嘉轩的一生,“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信奉‘耕读传家‘的古训,并真正热爱劳动,也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他对长工鹿三并无剥削反而亲似一家人,对长子白孝文败坏白家名声后亲自主持家法以示惩戒,然而对于小女儿白灵(书中白鹿的另一个化身)自小的娇惯溺爱导致她加入共产党并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却惨死于自己人的肃反中。人一生成功与失败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小说里也从来都不存在纯粹的悲剧与喜剧。《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曾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就如本文最后作者所说:“如今,依然有一个个族群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代代繁衍,是他们铸就了勤劳、不屈的民族之魂。”白鹿原之上的那些人虽一代又一代的更迭,但关于这个民族的灵魂将一直传承下去。本文对于小说《白鹿原》叙述的三个层面剖析深刻,有理有据,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倾情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编辑:布衣苏】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2 0022】
1 楼 文友: 2015-11-22 21:08:54 这是一堂文学与人生的思想教育课,感谢作者的精彩书评。问好梓烨老师。 最喜人间草木,却恼草木人间。
2 楼 文友: 2015-11-22 22:10:0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是一部立足于人与土地的民族史诗,一部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史诗。与之同名的电影,由陕西籍导演王全安搬上银幕,该片获得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和金熊奖提名。
小说乃至银幕上白鹿村族长白嘉轩困顿磨难中秉承一生的仁义守己、族长继承人白孝文被教化压抑后的放浪形骸、长工鹿三的铮铮铁骨和卑微认命、其子黑娃对低贱人生的愤怒不甘、乡绅鹿子霖追逐权益的放纵奉迎、让天下所有男人乱性的田小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们共同铸就了伟大中华勤劳、不屈的民族之魂。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2 楼 文友: 2015-11-22 2 :08:52 我是看到说明年要播白鹿原电视剧,才想起我写过这篇读后感,呵呵,感谢郭老师雅评!
 楼 文友: 2015-11-22 2 :05: 感谢布衣苏老师辛苦编辑,这是我前几年读书时胡乱随笔几句,最近又修改了一下,给社团凑数吧!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 楼 文友: 2015-11-2 09:22:4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代文坛西部文学霍然崛起,一霎时风靡整个华夏,渐及全国,领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审美逐鹿,既尔寻根文学、文化小说流为滥觞,场面十分壮观。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学被边缘化,失去了读者。但,文学(包括西部文学)不会消亡,只要有人类在,有人的生活在。今天《白鹿原》的鼎出,就是证明,过去和现在都在证明:西部文学后继有人,前景辉煌!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4 楼 文友: 2015-11-2 1 :02: 7 呵呵,管不了那么多,只当消磨的工具。
5 楼 文友: 2015-11-2 2 :40:05 不愧为才女,知识面非常的宽广!实话说,我还没看过《白鹿原》这部小说,故不敢枉评! 舞文弄墨,神清气爽;写我之思,终有所悟。
回复5 楼 文友: 2015-11-24 10:05:52 谢了!我也是前几年读的,随便写了几次,最近又修改的。
6 楼 文友: 2015-11-24 08:52:26 恭贺佳作获精,问好梓烨老师。 最喜人间草木,却恼草木人间。
回复6 楼 文友: 2015-11-24 10:06:26 谢谢大家关注!
7 楼 文友: 2015-11-24 09:06:11 中国文学大有希望!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7 楼 文友: 2015-11-24 10:08: 1 哈哈,老师说笑了,中国文学和咱关系不大,就读书写文两件事。
8 楼 文友: 2015-11-24 09:1 :02 雪花飘飘,梓烨灼灼。黄土高坡,灯影穿梭。文思泉涌,键盘唱和。君为谁作,披衣回朔。四壁陡寒,我有眼眸。人间真善,如星闪烁。照我心怀,涤我心河。黄河滔滔,人迹浩浩。指间有情,微凉若何。
回复8 楼 文友: 2015-11-24 10:07:41 谢孔雀河老师雅评!这么高大上的评语,真心佩服!
9 楼 文友: 2015-11-24 10: 0:24 十多年前看过,忘了。只记得一丘田,一个守活寡的女人呵呵。。。。。。 心若在,梦就在
回复9 楼 文友: 2015-11-24 19:14:29 怎么总记得女人?那么多男人呢。呵呵。
10 楼 文友: 2015-11-24 22:15:57 曾经开过白鹿原,可是没有老师分析的这么详尽,特别是三个疑问口人心弦,学习了。
回复10 楼 文友: 2015-11-25 12:45:5 互相学习了,欢迎常来做客!锦州治疗牛皮癣方法
三亚治疗男科医院
月经后期左侧小腹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