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师小难民自述kisi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7-20

《小难民自述》:有一种力量叫“生于忧患” 人民卞清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出版人,我们有推出一系列相关主题的著作,提醒人们 不忘历史,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渐成规模的作品群里,江苏人民出版社刚刚推出的《小难民自述》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它显然不属于严谨学术研究类著作,可它 也无法等同于一般的普及性读本。它是如此特别,以至于我们难以对它进行简单的归类。

特点之一在于它的作者 小岵女士 是个年仅1 岁的 小女孩。 小岵女士 原名吴大年,本来居住在南京。19 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躲避日寇,她与家人一起离开南京,辗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 云南等地后,历时9个多月,最终抵达昆明。她把一路上的难忘经历与见闻感受记录下来,这就是《小难民自述》。

特点之二在于这本书写好之 后,立即受到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先是引来《益世报》的注意,在他们的推荐下,又进入冰心、顾颉刚等人视野。最终,冰心为 之作序,顾颉刚为之题签,书稿由商务印书馆于1940年 月在香港出版。《益世报》董事长、比利时人雷鸣远看到书稿后也很受触动,他为小书题了四个字 生于忧患 。

自述 文字共有4万左右,并不算多,但字字朴素、句句纯真。无论是逃难路上的危险、苦难,还是内心深处的忧愁、憧憬;无论是对于敌人的痛恨、严斥,还是对于家人的依恋、关心;无论是对勇赴前线战士的赞叹,还是对吸食鸦片国人的哀怒 种种情状,自然流露。

想来也是遗憾。这样一本卓有意义的 特别 著作,在抗战胜利后,竟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晃70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跋山涉水的那位 小难民 ?

所幸,她的儿子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教授,一直对此 心有戚戚焉 ;所幸,钱乘旦教授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 老作者 ,与出版社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钱乘旦教授主动提到了这本书。

原书文字为繁体、竖排,右翻阅读,字号偏小,考虑到今日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自然要作调整。由于是民国时期出版,原书行文中一些字词、语法乃至标点,多有不符合今日规范者,即使是再版,也要作新的统一。

在一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书中文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书中文字本不多,再版之时,能不能配上一些相应的图画?这个想法令我们兴奋。我们找到了旅居北京的 青年画家吕杰晓,他就得多用肥料。的作品颇有些丰子恺先生的画风,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在我们的 逼迫 下,数月的时间,吕杰晓闭门不出,反复阅读书稿多遍,又参考民国 相关照片,终于提供了 5幅精美插图。我们将这些插图放在相对应文字之后,并在每幅图后 留白 ,希望给读者一点 遥想 历史的空间。相比原书,这算是一 种大胆的突破。

再版的《小难民自述》中,钱乘旦教授专门撰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题记对他的母亲吴大年女士年幼时的逃难经历与《小难民自述》出版过程作了说明,并以一名历史学家的眼光,对今天我们再版这本小书的意义作了生动的揭示。他这样写道:

自《自述》出版至今,已75年过去了,当年那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不再,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如火凤凰再现,创造着自己美 好的未来。世界变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却不能丢弃,过去的苦难给我们留下的是无穷的警示,激励我们永远奋斗,自强不息。今天的年轻人,如果能从当年那小难 民的自述中读到一个弱小的中国小女孩幼小心灵中的家国愿景、她的期待与希望,就能够作物较不易吸收肥料稍稍体会到他们的祖辈经历了什么,以及这些经历对今天的中国意味着什 么。

今年,2015年,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难民自述》的再版,向我们再现了我们曾经有过的过去 它尽管苦难,却是通向复兴的桥梁。

读罢《小难民自述》,很多人把它比作东方版的《安妮日记》。的确,《安妮日记》是15岁小女孩写下的文字,所写的内容也是当时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不过, 与犹太小女孩安妮相比,我们的 小岵女士 又显得幸运了许多:后来她考入了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教育。78年过去了,她还能以90高龄,为 我们这些晚辈抚今追昔。

这就是 生于忧患 的力量吧!如果说战胜苦难、奋力前行的 小岵女士 曾经拥有这种力量,那么,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也应该放大并发挥这种伟大的力量吗?

(作者为《小难民自述》责编)

商丘男科医院哪家好
衡阳男科医院哪家好
酒泉男科医院哪家好
商丘男科医院哪家好
衡阳男科医院哪家好
酒泉男科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