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07
摘要: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执着地做好一件事,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是贾兰的修养,更是李纨的高度。 《红楼梦》第四回,对李纨做了详细介绍,我们来读原文: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这里说贾兰五岁,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得特别清楚,贾珠不到二十岁娶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这样推断的话,李纨的岁数差不多就是二十三左右,当然这个推断是按照贾珠的岁数推断的,如果她比贾珠年长得话,我就不好说,但顶多也超不过二十七岁,就是说李纨是青春守寡。从文中也可以看出,李纨的家庭背景,“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就曾做过国子监祭酒,所以“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文中后来写到李纨寡婶带李纹李绮两个女儿进京来投贾府,而这两个水葱似的女孩也就顺理成章加入了诗社,这就是李纨所处之文学环境。“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我们从她读的书中也可以大致看出李纨所受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封建社会女子的必修课,就是德育教材。
青春丧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寡妇守节从一而终,这些对她的苛刻的要求,对于深受封建思想教育的李纨而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痛苦。我一直认为,这个守节,是自觉性的守节,所以,我看到的李纨是平静的、淡然的。“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站在她的角度上来看,她所读之书,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她抽的花签词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诗《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诗赞美梅花朴素高洁、甘于寂寞的品质,这里用梅比李纨,显然是说李纨甘于寂寞不张扬的个性。这首诗提到“梅妻鹤子”林和靖,让我想起了他的一首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倒是和了李纨的心境。
李纨在文中哭过两次,宝玉挨打,李纨见王夫人哭起“我的珠儿”,李纨情难自持抽抽搭搭哭了起来,这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深宅大院,曾经的罗带同心,眼前只她一人耳。大家吃螃蟹那段,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就滴下泪来。
她和凤姐、尤氏都是妯娌,到底是各人有各人的苦。凤姐和平儿犹如手足姐妹,犹如贴心知己,她是羡慕的。这是李纨两次在众人面前流泪。或许,这样的泪,就是身体的一种毒素,流过了就释然了,然后重新来过接下来的日子,她是坚强的。
我一直在想,她因是大观园里最朴素的那个女子,简单的衣着,简单的发髻,周瑞家的送宫花从她后窗走过,看她正歪在床上睡觉,宫花没有她的份,“好梦留人睡”,幸而她有梦。
她是那个好说话的大嫂子,孝顺的好媳妇,公道的诗社社长,严厉的母亲。
她和宝钗探春探讨打理院子之法,听探春和平儿对话,她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这样简单的话语里听的出她内心的那份责任感,或许,常日里这样的事用不了她操心,有能干的凤姐,她只清净守节便好。只因凤姐病着,王夫人托她帮探春宝钗他们,王夫人的信任,也足见她是可信任之人。
都说家庭教育里母亲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这或者是因为,儿女们跟母亲相处时间比较多的原因。我一直在想,贾珠弥留之际对贾兰是有嘱托的吧,因了这份责任,有了她,便就有了那样的贾兰。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沁芳溪看鱼,“只见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弓儿赶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读到此处,内心一惊,第二十五回,说宝玉只有十三岁,那么贾兰更小,他还是个孩童,不念书还可以玩耍啊,对于小孩子来讲,可以做的事情应该是很多的,“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可以看出他的懂事,可以看出他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读书骑射。小说主要是围绕宝玉的常日生活而写,贾兰出场的场面不多,一则宝玉是他的父辈,二则就是他和宝玉不一样,可见很多的时候,贾兰都在读书。宝玉过生日,他来宝玉屋里给宝玉拜寿,这样的懂事归结于李纨的教育。
都说贾府上下对贾兰并不重视,贾政和王夫人不怎么疼爱贾兰,是没有证据的。贾兰是他们的嫡亲孙子,贾珠又不在世,他们自然是疼的。第四十五回,作者借凤姐之口是这样说的,“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是贾家对李纨母子的厚待之处。
王夫人亲自教贾环学字,是因为她做为嫡母,有这个责任,除外主要的就是赵姨娘的倒三不着两,她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从这件事反而可以看出贾府上下对李纨的信任,他们相信李纨完全有能力教育好贾兰。后四十回续书,贾兰通过科举考试走出一条路来,我觉得这是对李纨最好的褒奖。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这是文中对稻香村的描写,贾政来到稻香村就说勾起了他的归农之意,读到此处想起采菊东篱下的 陶渊明,想来也是一个不俗之所,根据红楼梦对人物住处与人物性格的描写来看,李纨住在稻香村是顺其自然的。第四十回,李纨和碧月来给老太太送菊花,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掐了菊花要送去。”这样的画面看得出李纨也是种菊花的。这样的闲淡是凤姐没有的,都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所以李纨才是真正的隐士,如梅妻鹤子的林逋。她和妙玉是相对的,妙玉就是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那个人,所以李纨才格外厌恶妙玉。
显赫的出生,良好的修养,她才是大观园里最最出众的女子,她会理财,她会管家,她会教育子女,只是她的内藏,她的低调,让它看起来平凡。青春丧偶,作为母亲,作为媳妇,她只要做好侍亲养子就足以了,其它的她都看得格外淡,以至于别人都把她看得如槁木死灰一般。稻香村的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红杏就是李纨的生机勃勃的青春的象征。她有她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她有她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符合封建社会对寡妇的苛刻要求,也符合她自己的内心。这种礼教与内心的矛盾在李纨这里得到了统一和谐的安放,就如妙玉的红梅一般,出世与入世都是最妥帖的。
李纨在小说中的出场也比较多,她以“稻香老农”自居,和姐妹们作诗,宝玉说:“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这样闲散美好的画面,看得出她的才情、气度。她和平儿的交情也是特别好的,平儿受了委屈跑到她的住所,和她一起互诉衷肠。她为平儿打抱不平,凤姐含笑接受,她是惜才之人。寡婶带两个女儿来投,她也在精心照料,闺阁之中,婶子的守节、婶子的艰辛都在她的眼里吧。
我最喜欢高鹗续书对李纨和贾兰结局的安排,因为李纨,才有那样的贾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走仕途经济绝对没有贬义的含义。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执着地做好一件事,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是贾兰的修养,更是李纨的高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共 8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诗《梅》意在赞美梅花朴素高洁、甘于寂寞的品质。这里用梅比《红楼梦》中的李纨,再合适不过了。“显赫的出生,良好的修养,她才是大观园里最最出众的女子,她会理财、她会管家、她会教育子女。”作者大量笔墨描写了李纨的为人处事,她的内敛,不张扬的性格。青春丧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幸的。因深受封建思想教育,李纨寡妇守节,从一而终,“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她和凤姐、尤氏都是妯娌,各人有各人的苦。她就是那个好说话的大嫂子,孝顺的好媳妇,公道的诗社社长,严厉的母亲。在教育儿子贾兰的问题上,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贾兰懂事,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读书骑射。为他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埋下了伏笔。贾家对李纨母子也是厚待的。李纨是真正的隐士,住在稻香村。她以“稻香老农”自居,和姐妹们作诗。作者感叹: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执着地做好一件事,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是贾兰的修养,更是李纨的高度。全文解读精细,观点鲜明,思维独到,从客观的立场来评价李纨,一语中的,精准到位,表达了作者对李纨的无限同情与赞美,一篇有深度的精彩解析,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1 楼 文友: 2016-11-27 16:2 :2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 2016-11-27 17:48:57 谢谢编辑老师,你们辛苦了
2 楼 文友: 2016-11-27 16:24: 0 金陵十二钗之李纨,全文解读精细,观点鲜明,思维独到,从客观的立场来评价李纨,表达了作者对李纨的无限同情与赞美!
楼 文友: 2016-11-27 16:25:0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 2016-11-27 20:49:22 欣赏学习精彩赏析,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 2016-11-27 21:22: 9 谢谢关注,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 2016-11-29 09:20: 6 红楼梦读到这个份上,我也是服了。说真的,看过红楼梦,真的忽略李纨这个人物,让作者这样一捋,形象立刻鲜明起来。好文。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5 楼 文友: 2016-11-29 09: 0:05 谢谢老师关注,问好。滨州中医白癜风医院低血糖是糖尿病吗南阳白癜风医院地址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这里说贾兰五岁,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得特别清楚,贾珠不到二十岁娶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这样推断的话,李纨的岁数差不多就是二十三左右,当然这个推断是按照贾珠的岁数推断的,如果她比贾珠年长得话,我就不好说,但顶多也超不过二十七岁,就是说李纨是青春守寡。从文中也可以看出,李纨的家庭背景,“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就曾做过国子监祭酒,所以“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文中后来写到李纨寡婶带李纹李绮两个女儿进京来投贾府,而这两个水葱似的女孩也就顺理成章加入了诗社,这就是李纨所处之文学环境。“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我们从她读的书中也可以大致看出李纨所受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封建社会女子的必修课,就是德育教材。
青春丧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寡妇守节从一而终,这些对她的苛刻的要求,对于深受封建思想教育的李纨而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痛苦。我一直认为,这个守节,是自觉性的守节,所以,我看到的李纨是平静的、淡然的。“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站在她的角度上来看,她所读之书,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她抽的花签词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诗《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诗赞美梅花朴素高洁、甘于寂寞的品质,这里用梅比李纨,显然是说李纨甘于寂寞不张扬的个性。这首诗提到“梅妻鹤子”林和靖,让我想起了他的一首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倒是和了李纨的心境。
李纨在文中哭过两次,宝玉挨打,李纨见王夫人哭起“我的珠儿”,李纨情难自持抽抽搭搭哭了起来,这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深宅大院,曾经的罗带同心,眼前只她一人耳。大家吃螃蟹那段,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就滴下泪来。
她和凤姐、尤氏都是妯娌,到底是各人有各人的苦。凤姐和平儿犹如手足姐妹,犹如贴心知己,她是羡慕的。这是李纨两次在众人面前流泪。或许,这样的泪,就是身体的一种毒素,流过了就释然了,然后重新来过接下来的日子,她是坚强的。
我一直在想,她因是大观园里最朴素的那个女子,简单的衣着,简单的发髻,周瑞家的送宫花从她后窗走过,看她正歪在床上睡觉,宫花没有她的份,“好梦留人睡”,幸而她有梦。
她是那个好说话的大嫂子,孝顺的好媳妇,公道的诗社社长,严厉的母亲。
她和宝钗探春探讨打理院子之法,听探春和平儿对话,她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这样简单的话语里听的出她内心的那份责任感,或许,常日里这样的事用不了她操心,有能干的凤姐,她只清净守节便好。只因凤姐病着,王夫人托她帮探春宝钗他们,王夫人的信任,也足见她是可信任之人。
都说家庭教育里母亲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这或者是因为,儿女们跟母亲相处时间比较多的原因。我一直在想,贾珠弥留之际对贾兰是有嘱托的吧,因了这份责任,有了她,便就有了那样的贾兰。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沁芳溪看鱼,“只见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弓儿赶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读到此处,内心一惊,第二十五回,说宝玉只有十三岁,那么贾兰更小,他还是个孩童,不念书还可以玩耍啊,对于小孩子来讲,可以做的事情应该是很多的,“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可以看出他的懂事,可以看出他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读书骑射。小说主要是围绕宝玉的常日生活而写,贾兰出场的场面不多,一则宝玉是他的父辈,二则就是他和宝玉不一样,可见很多的时候,贾兰都在读书。宝玉过生日,他来宝玉屋里给宝玉拜寿,这样的懂事归结于李纨的教育。
都说贾府上下对贾兰并不重视,贾政和王夫人不怎么疼爱贾兰,是没有证据的。贾兰是他们的嫡亲孙子,贾珠又不在世,他们自然是疼的。第四十五回,作者借凤姐之口是这样说的,“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是贾家对李纨母子的厚待之处。
王夫人亲自教贾环学字,是因为她做为嫡母,有这个责任,除外主要的就是赵姨娘的倒三不着两,她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从这件事反而可以看出贾府上下对李纨的信任,他们相信李纨完全有能力教育好贾兰。后四十回续书,贾兰通过科举考试走出一条路来,我觉得这是对李纨最好的褒奖。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这是文中对稻香村的描写,贾政来到稻香村就说勾起了他的归农之意,读到此处想起采菊东篱下的 陶渊明,想来也是一个不俗之所,根据红楼梦对人物住处与人物性格的描写来看,李纨住在稻香村是顺其自然的。第四十回,李纨和碧月来给老太太送菊花,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掐了菊花要送去。”这样的画面看得出李纨也是种菊花的。这样的闲淡是凤姐没有的,都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所以李纨才是真正的隐士,如梅妻鹤子的林逋。她和妙玉是相对的,妙玉就是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那个人,所以李纨才格外厌恶妙玉。
显赫的出生,良好的修养,她才是大观园里最最出众的女子,她会理财,她会管家,她会教育子女,只是她的内藏,她的低调,让它看起来平凡。青春丧偶,作为母亲,作为媳妇,她只要做好侍亲养子就足以了,其它的她都看得格外淡,以至于别人都把她看得如槁木死灰一般。稻香村的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红杏就是李纨的生机勃勃的青春的象征。她有她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她有她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符合封建社会对寡妇的苛刻要求,也符合她自己的内心。这种礼教与内心的矛盾在李纨这里得到了统一和谐的安放,就如妙玉的红梅一般,出世与入世都是最妥帖的。
李纨在小说中的出场也比较多,她以“稻香老农”自居,和姐妹们作诗,宝玉说:“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这样闲散美好的画面,看得出她的才情、气度。她和平儿的交情也是特别好的,平儿受了委屈跑到她的住所,和她一起互诉衷肠。她为平儿打抱不平,凤姐含笑接受,她是惜才之人。寡婶带两个女儿来投,她也在精心照料,闺阁之中,婶子的守节、婶子的艰辛都在她的眼里吧。
我最喜欢高鹗续书对李纨和贾兰结局的安排,因为李纨,才有那样的贾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走仕途经济绝对没有贬义的含义。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执着地做好一件事,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是贾兰的修养,更是李纨的高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共 8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诗《梅》意在赞美梅花朴素高洁、甘于寂寞的品质。这里用梅比《红楼梦》中的李纨,再合适不过了。“显赫的出生,良好的修养,她才是大观园里最最出众的女子,她会理财、她会管家、她会教育子女。”作者大量笔墨描写了李纨的为人处事,她的内敛,不张扬的性格。青春丧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幸的。因深受封建思想教育,李纨寡妇守节,从一而终,“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她和凤姐、尤氏都是妯娌,各人有各人的苦。她就是那个好说话的大嫂子,孝顺的好媳妇,公道的诗社社长,严厉的母亲。在教育儿子贾兰的问题上,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贾兰懂事,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读书骑射。为他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埋下了伏笔。贾家对李纨母子也是厚待的。李纨是真正的隐士,住在稻香村。她以“稻香老农”自居,和姐妹们作诗。作者感叹:在热闹的大观园静下心来,执着地做好一件事,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是贾兰的修养,更是李纨的高度。全文解读精细,观点鲜明,思维独到,从客观的立场来评价李纨,一语中的,精准到位,表达了作者对李纨的无限同情与赞美,一篇有深度的精彩解析,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1 楼 文友: 2016-11-27 16:2 :2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 2016-11-27 17:48:57 谢谢编辑老师,你们辛苦了
2 楼 文友: 2016-11-27 16:24: 0 金陵十二钗之李纨,全文解读精细,观点鲜明,思维独到,从客观的立场来评价李纨,表达了作者对李纨的无限同情与赞美!
楼 文友: 2016-11-27 16:25:0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 2016-11-27 20:49:22 欣赏学习精彩赏析,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 2016-11-27 21:22: 9 谢谢关注,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 2016-11-29 09:20: 6 红楼梦读到这个份上,我也是服了。说真的,看过红楼梦,真的忽略李纨这个人物,让作者这样一捋,形象立刻鲜明起来。好文。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5 楼 文友: 2016-11-29 09: 0:05 谢谢老师关注,问好。滨州中医白癜风医院低血糖是糖尿病吗南阳白癜风医院地址
上一篇:耕读赋br鸿蒙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