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作家专栏人生思考随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17

摘要:沉思让人灵魂如此美丽,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但再过两千年相信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甚至不是一本令人愉悦的书,更不是一本助人如何发达成功的书。但这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是一本可以启迪智慧的书,这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中国仰望星空的总理温家宝也如此描述: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在西方古罗马,一个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诞生。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和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的一本书,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2000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沉思让人灵魂如此美丽,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但再过两千年相信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甚至不是一本令人愉悦的书,更不是一本助人如何发达成功的书。但这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是一本可以启迪智慧的书,这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中国仰望星空的总理温家宝也如此描述: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马可·奥勒留在位近二十年,这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洪水、地震、瘟疫,加上与东方的安息人的战争,来自北方的马尔克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进逼,以及内部的叛乱,使罗马人口锐减,贫困加深、经济日益衰落,即使马可·奥勒留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呆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也许正是常年征战的经历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学的眼光开始思索生命、拷问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对话。他的哲学精神流传至今,并且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对于死亡,作者说:有多少医生在频繁地对病人皱拢眉头之后死去,有多少占星家在提前很久预告了别人的死亡之后死去;多少英雄在杀了成千上万的人之后死去。一个人在埋葬了别人之后死了,另一个人又埋葬了他,所有这些都发生一段不长的时间里。

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而各个国家的各个时代,总有人们寻求引退自身,他们隐居于乡村茅屋,山林海滨。作者自己却说的:“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罗素说: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伧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哲学思考成了他唯一自我解脱的道路。

斯多葛派哲学家对个人的德性、个人的解脱看得比社会的道德改造更为重要,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个人无能为力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上。所以,他们特别注意区分两种事情:一种是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一种是不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许多事情,例如,个人的失意、痛苦、疾病、死亡,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等等,这些往往并不在我的力量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所有对我发生的事情都是符合宇宙理性的,我必须欣然接纳它们。我也可以做在我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就是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正直、高尚、有道德的人,这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我的,谁也不能强迫我做坏事。

总之,斯多葛派哲人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摆脱了 和欲望、冷静和达观的生活,他们把一切对他们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而这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们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把这些工作看作是自己的应分;另一方面又退隐心灵,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

另外一本书是《致加西亚的一封信》,1899年美国一份小杂志的总阿尔伯特·哈伯特用一个晚上写出来的这个神话般的小册子,在管理学文献里它算不上经典,但它却制造了不折不扣的管理时尚,在科学管理风行的年代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青睐。被企业奉为神明,被员工奉为激励自己的著作,这出乎这位美国杂志总的意料。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日本天皇曾经下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迄今为止,该书的印数已高达4000万册,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当中国进入了“世界工厂”时代后,这本书在中国也火了起来,数不清的版本都在讲罗文给加西亚送信的故事。

这本小册子的主人公是罗文,故事很简单: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要求一个军人罗文把一封信交给古巴的叛军首脑加西亚将军,没有地址,没有指示,罗文依赖自己的努力,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整个故事,关键词只有两个:“敬业”和“自主”。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被重提。员工的忠诚、敬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起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所以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一些评论家认为,《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站在管理者角度写出的书,有失偏颇,甚至对员工是不公正的。而《沉思录》更容易使人消沉和丧失斗志。

评论家所言不无道理,对于这两本书世俗虽然有争议,但是它不同于一般浮浅的书,最起码可以让我们在浮华中冷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生活以及工作的意义,和我们应该保持的状态。

它们都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共 2 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人生思考》这篇随笔,从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沉思录》和美国一份小杂志的总阿尔伯特·哈伯特《致加西亚的信》着两本书中所述的思想入手,深刻揭示出“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也可以做在我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就是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正直、高尚、有道德的人,这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我的,谁也不能强迫我做坏事。”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忠诚”、“敬业”、“服从”、“信用”,因为这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关于人、社会、职业、生命、道德等方面的诠释,尽在文中,无不闪烁着伟大思想的光芒,无不饱含着深邃的思考!一篇美文,倾情推荐!感谢作者将此佳作呈现给读者!【山水神韵:九井居士】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1: 5: 0 这是一篇拷问人性和道德修养的佳作,任何评价倒好像多余!谢谢邢小俊老师佳作呈现!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2楼文友: 22:40:04 人通过双眼看世界,有个死角就是自己,而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经典永驻,颇受启发。同时感谢小俊老师,倾情荐读的几本好书,闲时不妨寻来一读。 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崛起,只在意自己是否会堕落。

汉森四磨汤治疗便秘管用么

四磨汤增加大肠蠕动

剖宫产术后腹胀不排气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多少钱
小孩眼睛红有眼屎
红河灯盏花主要成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