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锦鲤骗局不能止于提醒哈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2-01-25
对“锦鲤骗局”不能止于提醒
支付宝推出中国锦鲤活动后,锦鲤一词就火了,还曾出现全国各地都在搞锦鲤的热搜。但大家还没高兴多久,各地就陆续出现了锦鲤搁浅的翻车现场:比如杭州最强锦鲤火了,商家却表示毫不知情。深圳公安提醒,涉及填写身份证号、号等个人隐私必须要慎重(10月16日《澎湃》)。
支付宝9月29日发布了一条福利微博:10月7日抽出一位集全球独宠于一身的中国锦鲤。这次活动被称为2018年最成功的营销方式,一时间许多商家纷纷蹭热点,各种地方版锦鲤不断涌现。然而,一些锦鲤活动背后却是疑点重重。
比如,杭州某公众号推出杭州锦鲤活动,罗列的吃货大奖清单在朋友圈热传。不过,友联系图中的这些商家询问此事,商家们却纷纷表示非常蒙圈。有的商家表示毫不知情,有的商家根本没有承诺相关福利,却被公众号自说自话地加入大奖名单。随后,更有友爆出不同的人参与活动后收到的兑奖码居然是一模一样的,质疑主办方有弄虚作假之嫌。
basara技能。 针对最近泛滥的抽奖做锦鲤,深圳警方通过公众号提醒广大公众,转发前要先看清发布抽奖的账号及相关内容,谨慎填写身份证号、号等个人隐私,对于要求领奖前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更要警惕落入骗局。应该说,这样的提醒很有必要。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自己梦想着当独宠的锦鲤,或许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对于类似活动,公众必须提高防范意识,不能盲目参与、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当然,类似锦鲤骗局已经涉嫌违法,有关部门不能仅仅提醒了之,更要依法予以查处。
首先,涉嫌虚假广告宣传。以杭州锦鲤为例,公众号平台最初发布的文案中明确表示联合100家商铺。在被一些商家否认后,才又改称活动中所涉及的产品支出均由本公司提供,与部分商家无关。广告法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对此,工商部门需要介入,责令其停止发布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予以处罚。
其次,涉嫌不正当竞争。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6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使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些锦鲤活动主办方擅自利用多家商号的名气、品牌,为自己的商业行为吸引流量,这种行为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除了监督检查部门需要进行执法处罚外,广大被锦鲤的商家也要主动维护名称权,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再次,涉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有律师指出,类似锦鲤活动抽奖结果公正性存在疑问。如果是经过公证部门公证的真实合法的有奖销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搜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是合法的;如果有奖销售是虚假的,就涉嫌恶意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对此,有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广大公众也要积极监督,防止无良商家借机浑水摸鱼。(来源:检察 作者:张淳艺)
天津阴道炎治疗哪家好白癜风医院收费
成都治疗癫痫病哪家好
上一篇:小平阳镇综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