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日上午时了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2-02-07

月28 日上午10时,“走近世博——百年老期刊创刊号巡回展”在南丹东路80号徐汇区图书馆开幕,向市民免费展出。此次展出规模和质量堪称上海图书公司历年之最,近 00种藏于深闺的老期刊和读者面对面。

种类多 待挖掘

有几本老期刊创刊号尤其值得一提。上海图书公司总收购处主任虎闱介绍,首当其冲的属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它在现代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有关《新青年》的出版佚事罗列在旁:原来当年群益书社店主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在章士钊的拜托下,曾鼎力帮助过安徽人汪孟邹在沪开设亚东图书馆,因此,当同乡陈独秀欲编《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时,汪孟邹作为报答,便将这出版发行生意介绍给群益书社。

占半壁江山的文学期刊摆满了整整一层楼面。谴责小说派吴趼人1906年创办《月月小说》鼓吹文明、揭露黑暗、倡导改良社会;鸳鸯蝴蝶派于1914年由刘铁冷、蒋箸超创刊的《民权素》,大量刊载观点鲜明的反袁世凯文章;学衡派吴宓则于1922年主编《学衡》,提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的主张;创造社郁达夫、成仿吾主编的《创造月刊》,转变了创造社前期“为艺术而艺术”的办刊主张,开始提倡革命文学等。《新剧杂志》作为最早的一本戏剧刊物于1914年5月创刊,也留下柳亚子、周瘦鹃等名家撰文,可惜只维持2期即停刊。19 8年创办的《山海经》等也很具代表性,主编林豪是漫画家。

小遗憾 有建议

老期刊通常是指清中后期至1949年10月1日前面世的中文报刊杂志,老期刊既得报章的时效性,又兼具图书的深刻性,同时也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学、科技、艺术等诸领域的发展变化,是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文化演进、中西文化交融的珍贵文献资料。由于所有展出图书皆为原始资料,它们被封装在镜框内,参观者目前只能浏览封面,无法翻阅其中的内容。有部分读者提出建议:主办方能否适当影印或翻拍若干杂志代表作,让观者走进这段尘封的岁月。

为读者 找好书

包括压缩费用。陆地棉基本标准:色度41 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朱旗很赞同这个提议,他说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是公司的服务宗旨,借用数字出版技术和按需印刷会逐步施行。今后,上海图书公司将择精品提供给图书馆收藏,与公众共享。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的善本再造工程也在推进中,读者或许能在今年购得善本再造的《四疏集注》、宋版《礼记》等。“‘老期刊创刊号展’只是开头,我们还计划分主题、分年代、分类别地展示古籍善本,传承我们的文化。”

明天( 月29日)下午2时,旧书刊研究专家虎闱将主讲百年老期刊的发展,为有兴趣的读者溯源。本次巡展由上海图书公司与徐汇区文化局共同主办,上海博古斋、徐汇区图书馆承办。活动持续到4月12日。

(:李锦泽)

西安治疗男科费用
保洁公司
滁州治疗白癜风医院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