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抑郁二字就引起了我的关注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9
【作品赏析】物欲社会里的灵魂再现 ——---读阿娜尔古丽长篇小说《走出抑郁》第一章“毕业的那年”
看到阿娜尔古丽这个长篇的标题,那“抑郁”二字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抑郁”来自何处?看完小说的第一个章节,我也跟着作家一起“抑郁”起来。这个章节,以当今的一些大学生作为描写对象,把他们在物欲社会里的真实灵魂暴露出来,放在了太阳下,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让我们越看越担忧,越看越郁闷。让人更为郁闷的是现实,现实里对小说主人公们的行为,不是抨击的多,而是羡慕或者追逐的多。
当今一些大学生们的灵魂里,灌注的是邪恶,他们把这些邪恶在社会上放纵,给社会以非常消极或者恶毒的影响,作家把他们曝光出来,就是要我们的社会认识这种灵魂的可怕,从而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小说非常可贵的是,不仅仅是曝光阴暗丑陋的灵魂,更在思考造成这些灵魂出现的社会原因。
【一】
人生价值观的偏差,这是章节主人公们的灵魂里最让人心痛的问题。更为可怕的是,他们把这种偏差看着正常,看着荣耀,看着一种人生追求,使他们的灵魂里充满着“丑恶”。
小说章节里描写了两个女主人公,一个乔丽丽,一个赵丽雯,另外小说还写了一个男主人公高亮。小说除了主要人物,还借助主人公写了其他人物,“万紫千红歌舞厅”的老板娘,马璐亚。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把他们的价值观表现了出来,把他们灵魂的丑恶揭示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人物涉及到不同的家世,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院系,就使得小说描写的人物具有了社会概括力和社会代表性,使小说的社会主题具有了深刻广泛的社会性和强烈的社会忧思之伤。
乔丽丽,是一个市人事部部长的女儿,这是一个官二代女孩。她不缺钱,但就以玩弄漂亮男孩作为追求,而不是真正的追求爱情。她“一个月换了三个男朋友”,“她跑到我们宿舍来谈心得”。她的炫耀受到了赵丽雯的讽刺,她边走边说“我就是校园里的麦当娜,眼红白眼红”。小说开篇通过寝室炫耀,写出了乔丽丽这个干部子女的人生价值观,她的追求就是不停地换男朋友。“乔丽丽第一季度的爱情结束了,很快迎来的是第二季度的大好时光。这一批的男友已经不是我们系的了,大多是音乐系的”,小说用“一批”这个词语,把乔丽丽的心态揭示了出来,把她的人生目的揭示了出来。乔丽丽在和音乐系的男生们的声色舞蹈交往中,她把音乐系的情歌王子——马璐亚作为了男朋友,可是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最后,乔丽丽找人把马璐亚暴打了一顿。小说描写的另一个女主角,更把她们的青春追求 裸地揭露了出来,看后让人惊讶又无奈。赵丽雯,小说这样概括描写了她的人生观:“赵丽雯是什么人,来者不拒,在她的思想里,开心就要多玩玩男同学,美丽是青春的本钱,如果现在不玩将来走上社会后生存压力那么大,哪还有大把大把时间玩男生?现在不玩就等于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年华。如果现在不玩将来自己的老公多玩了,结婚之后自己岂不是很亏?”这段描写里,赵丽雯的青春不是用来做正当的或者更有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而是把玩男同学作为一种理想;同时,在对赵丽雯的这段心理描写中,写出了一些男生的青春追求:“将来自己的老公多玩了,结婚之后自己岂不是很亏。”赵丽雯以玩男生为能事,我们很多男人以玩女性作为骄傲。赵丽雯的具体做法是,只要是男生,来者不拒。
乔丽丽和赵丽雯,是一种玩“色”为乐为青春追求的现实典型。她们青春就这样,我们能寄希望于她们到了社会突然“从良”吗?小说还写了一个人物——“万紫千红歌舞厅”的老板娘,这个富婆,不是想安一个家,不是要找一个男人真心过日子,她就是利用手中的钱玩“色”,玩小白脸。她和乔丽丽、赵丽雯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一条线。乔丽丽和赵丽雯,是青春大学生的代表,老板娘是事业有成女性的代表,这样两组相似的人物,从年龄上给我们绘制了一条函数曲线,使小说有了很强的社会表现力和典型性。
乔丽丽、赵丽雯、老板娘是具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性的。我们翻开这几年不断曝光的腐败官员,看看他们的“ ”日记,看看他们的“情人”比赛……想到这些,我们更为害怕,更加忧郁了。他们将来掌握了“权力”会做什么?
价值观偏差的另一类典型表现,就是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唯钱至上。小说描写的主人公高亮,他甘愿成为老板娘的“鸭子”,做“鸭子”的结果是:“高亮已经有 0多万的存款,都是万紫千红歌舞厅的老板娘给他的零花钱。”这一句描写,揭示了这对男女之间的关系,老板娘不是把高亮当着她要兴家的男人,所以用“零花钱”养着他,满足她的欲望;高亮也不是要把老板娘当着爱人,而是为了她给的“钱”。所以,高亮表现出了非常可怕的价值追求观念:“他不怕别人知道他做那个职业,有的时候甚至引以为荣。”这个人物行为的可恶之处还不在此,还在于用他恶毒的价值观念污染着周围的人:“有几次甚至在班里通过和那个富婆谈情说爱,什么宝贝,不要难过,我放学就会及时看你去等一些令人发麻的话。而且声音很大,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也没有感觉什么。有一次,高亮竟然带着鬼嚎一起到了万紫千红歌舞厅……”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他污染毒害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声音,一是行动,把男同学带入那污七糟八的地方。高亮,是今天金钱为上,为了金钱不惜一切手段,不要一切尊严的典型代表。
小说还描写了另一个典型女孩——齐华华,她为了钱,被人包养了。每天放学,学校门口就有一辆八百多万的劳斯莱斯来接她。高亮和齐华华,一男一女,从性别的角度,使小说的人物具有了代表性,有了很强的社会表现力。小说在典型描写的同时,还写了“面”,小说描写了齐华华坐上豪车时,校园众人的表现:“全校的女同学都露出羡慕的神色,都觉得齐华华的身价到了极限,连许多老师们都伸出大拇指夸奖齐华华非一般二般的女同学。”学生,老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们没有意识到齐华华积聚钱财的行为方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是把她的行为当着了一种非常荣耀的挣钱方式,只要能弄到钱就是本事,小说通过她们揭示出了不少人心里涌着的非常可怕的金钱获得观念。
离开小说,回到现实。高亮,齐华华,不是非常典型的现实人物吗?那些众多的二奶三奶不是齐华华?一些阴暗场所的“帅哥”不是高亮?
看到小说描写的上面两类人,这是灵魂丑陋或者丑恶的两类人。一想到他们的年龄,就让人不寒而栗,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像传染病一样在社会上存在着,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她们怎么会变成这样?是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出了问题,想想我们今天社会上那张巨大的“权钱交易”,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上一代堕落腐败,下一代接着来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传承”和延续!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此。
【二】
庸俗无聊的大学环境。这是小说开篇章节表现出的第二个让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个现象的范围应该比第一种情况更广,同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这群学生,更多的是无奈的一群,他们没法相信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就像小说开篇说的:“许多人说生活就像青藤,不拉‘关系’,就爬不上高处。”这个从众多事例中揭示出的观念,毒害着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造成了他们的“愤世”,造成了他们的“不学”。他们干什么呢?小说写道:“班里的剩男与剩女们只好到吧,电脑似乎无所不能,只要在键盘上敲击几下,就会找到灵魂的安慰,他们把对方幻想成古代的才子佳人,彼此说的都不是人话,是妖精的吐纳和狂妄。这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爱情正如蓓蕾企盼的是夜晚的露珠,盛开的花朵渴求温暖的阳光。虚拟的爱情也会让人神魂颠倒,他们后半学期基本泡在恋中,过着哭哭笑笑如仙如死的生活。”他们是庸俗无聊的代表,是无奈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社会危害,就是在于他们的人群数量更为庞大。这样的环境里,众多的大学生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呢?他们又怎么为社会的发展为他们自己的发展出力呢?与其说小说抨击的是他们个体,还不是说小说在抨击和揭露我们的大学环境。
小说描写的这种大学氛围,是真是假,生活在大学环境里的学子们看了作家的小说,定会有比我更为清楚的感受。大学本来应该是培养思维和良好的积极的人生和社会观念的地方,谁曾想到会是这样?
我们应该注意到小说的一个情节,鬼嚎跟着高亮到歌舞厅的见闻,这是一个充满着虚荣和诱惑的环境,这个大学外的环境,是社会的一种象征,这样的环境在我们的社会盛行,社会风气又怎么能正?不是世外桃源的大学环境又怎么能正?辛苦几年大学,还不如歌舞厅的跑堂。知识和文化的贬值,是造成大学生群体庸俗无聊的非常重要的社会原因,小说通过这个环境描写,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
当然,小说的主人公们更是庸俗无聊的“杰出代表”。
大学,是学习的地方,是训练创造思维,是培养进步观念的地方,可是,大学里“学”的氛围没有了,大学里存在着的灵魂不是“勤学上进”的灵魂,代之而来的是这样的庸俗和无聊的灵魂。但愿小说就是小说,它描写的不是真实,我真的希望作家描写的大学环境不是真实的,是虚构的。要是这样,该多好啊!
【三】
极不公平的就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们消极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不公平,小说在开篇和章节结尾都做了具体的描写展示。
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两类大学生们的命运状态,一类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他们不愁就业,不愁吃喝,不愁安家,不愁要赡养家中老人,甚至,他们完全有资本在家“啃老”,他们一出生就有票子、房子和车子。优裕的家庭物质和家庭地位,让他们无忧只有无聊,就做“刺激”于社会的无聊事情,乔丽丽是典型的代表。她们在就业方面占着“优先”,占着“富裕”岗位,乔丽丽还没毕业就到市共青团上班去了,而其他同学考公务员,只有鬼嚎一个进入了面试,但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小说虽然没有对他们的学业做具体的描写,但是从乔丽丽的大学生活来看,乔丽丽的学业素养不会比她的同学们强,可是她就因为是官二代而轻松进入了公务员行列。
小说的这些情节,是有现实依据的。从曝光的案例来,官二代们就业的花样太多,让普通人根本不敢想象,就是通过考试公招,也有着不少的“暗箱”,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给他们就业开出了阳光大道。
没有关系的普通学生咋办?想办法,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傍富,比如高亮,比如齐华华。傍权,比如马璐亚,他同意和乔丽丽做朋友,就是想通过乔丽丽家的“权”谋得一个好的工作,在这些成为泡影之后,他不惜造谣中伤乔丽丽,最终被乔丽丽找人揍了一顿。傍权和傍富,是现实里不少大学生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成了一种羡慕,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下的一种畸形“羡慕”。
还有更多的大学生,他们没有优厚的家庭背景,没有自身的容貌优势资源,他们如何就业?看小说章节结尾的描写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班的班长说,现在社会,没人真是不行,我们一直以为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各自喜欢的行业,根本不可能。好的职位早就被别人内定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关系,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去面世,去参加考试,去厚着脸皮递简历。过去参与,只是别人的陪衬而已。以前我也不相信,看得多了,就不得不相信了。”读着这段描写,我值得说,这是小说,但是我们能说小说描写中没有今天的社会真实吗?
家里养过大学生的中年们,从大学里走出的青年们,有这种经历的少吗?有这种认识的少吗?不少,因为这类大学生太多了。这种现实和观念还将影响着后来的大学生们。很多大学就业的统计数据不值得怀疑吗?有多少校园招聘不是作秀?社会舆论很多是指责这众多的大学生,说他们没有能力。俗话说,是鹿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就业也像考大学一样,来个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改试卷,或者来个省自主命题,请问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能竞争到那些优势岗位吗?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说这个章节描写了大学生们的三种生活经历,前两种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今天一些大学生们的思想和灵魂状态,第三个是就业经历,揭示了造成大学生们思想和灵魂形成的社会原因。小说一方面在展示物欲社会下的灵魂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在大学生身上有,在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身上就没有吗?小说中有一个细节,高亮的行为,老师们也知道了,齐华华傍大款也受到了老师的赞扬。阴暗或者丑陋的灵魂,是一种社会病症。小说一方面又在探讨形成这些阴暗灵魂的社会原因,思考和寻找疗救的社会途径,这种疗救的途径是什么?小说的后面章节或许能给我们答案。看看小说标题中的“走出”二字,我们在忧郁中有着希望;在去看看章节描写里,同学对齐华华和高亮的评价,我们仍然能看到希望。
小说里有希望,在现实里我们每一个个体该怎么对待我们的人生?该怎样滋养我们自己的灵魂,让我们的人生走出希望呢?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情况下,我们个体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必须生活下去,而且要快乐地生活。“走出抑郁!”
2012年12月6日
共 50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那些故事是活生生的现实。对一部很具时代性的题材,作者对大学生的现象表示出了很大的关注,悲愤、叹惜、指责、或者是同情,想必,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本篇很写实,沉着的文字直击现实的软肋,引人深思。推荐欣赏。【:铁禾】【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00:0 :00 如今的学生是离谱,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里居然还有校妓.....
回复1楼文友: 14:18:27 铁禾的见闻证明了作家小说里的现象的社会性,谢谢铁禾!
2楼文友: 00:11:56 为这个好文章献分,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呈现!
长沙治疗不孕不育方法清远治疗不孕不育费用
腹泻快速止泻方法
上一篇:来者皆是客是一篇组装的诗作
上一篇: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