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青春年少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2

摘要:一样的青春年少,一样的飞来横祸,却是不一样的结果,努力用轻松的文笔,讲一个并不轻松的故事! 2012年的清明,上海的中心城区。

一个头顶荒芜的中年男人支撑着一辆大型学步车来到了一处街心花园,陪他一起来的是一个满脸苍桑的女人。

女人开始烧纸钱。

男人站在学步车里,带着穿越的眼神看着那漫天飞舞的纸灰一点一点地随风飘散开去,脸上气象万千。

当纸钱快烧温暖时男人慢慢地把一只手伸进了口袋。

1、

1968年12月21日的晚上八点钟,当高音喇叭里又一次传来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时,已经停课在家两年多的阿伟像以往一样,还没听清是什么内容,就和同学们一起不要命地一口气奔到了人民广场,然后在那里又跳又唱又叫地狂欢了整整一夜,尽情地把没地方好发泄的剩余精力挥洒了一个够才回家,然后一头扎进了被窝,睡了个昏天黑地。

那天,还没满16岁的阿伟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因为这条指示而被彻底地折成了两段。

不管什么时候,在里弄里,老太太们总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她们最积极,也最坚定,说句公道话,老太太们的积极可绝对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从骨髓里冒出来的。

还没来得及等因为昨晚喊口号喊得太多而虚胖起来的声带减肥,闻风而动的居委会老太太们就迫不及待地把锣鼓敲到了阿伟家的门口,直到这时,依着门框唏哩呼噜喝着母亲烧的胖大海茶的阿伟才总算弄明白了,昨晚那条“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原来是冲着自己来的。

阿伟是六九届初中生,说是初中毕业,但一直到现在没人给他发过文凭,他也从来没想过问谁去要,阿伟有自知之明,连四则运算都还没来得及学会,他要这张文凭准备去骗谁?

自从学校宣布“停课闹革命”后,已经长到1米72的阿伟没处可去,只好整天在外面晃来晃去,像根移动的电线杆,晃得他老妈心里直冒烟,天天对着阿伟怒吼:小赤佬,侬这是在浪费生命晓得不晓得!

被骂急了阿伟也会回嘴:你以为我想浪费生命?学校不上课你让我怎么办?

老妈看来早有准备,行动迅速地从床低下扒出已经灰头土脸的课本扔过来说侬就不能自学吗?

阿伟一脚把课本踢了回去说:我学那么多干什么?报纸上已经讲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厂里当钳工的爸爸刚下班,一只脚正好跨进房门,听了这话火一下蹿上了那寸草不生的脑门,老大的巴掌跟着就掴了过来,边掴边骂:连封信都不会写还好意思说知识,想反动你有这资格吗!

阿伟大叫:要文斗不要武斗!

这一叫老爸更来气,索性操起了鸡毛掸子,说老子就要反革命一次,看你怎么办,有种到革委会告我去!

被打得眼冒金星的阿伟看到老爸越战越勇,知道这种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作战略性的转移,于是拾起课本撒腿就跑,跑了一段路确信后面没有追兵这才停住。

自从停课闹革命后阿伟已经被老爸收拾过好几次了,阿伟觉得日子不能再怎么么过了,但怎么过自己想不明白,于是决定去找绰号叫大扁头的同班同学讨主意。

2、

大扁头比阿伟大一岁,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身体壮得像西班牙斗牛士,没人能打得过他,所以阿伟很崇拜他,大扁头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同学们背后都嘲笑阿伟是大扁头的跟屁虫。

大扁头听说阿伟准备自学后笑得差点昏死过去,他说你这个人真糨糊,也不想想,要是大家都能自学成材的话还要学校做什么?老师不都要去喝西北风了吗?

一番话听得阿伟马上茅塞顿开,但他又不敢把这话回去跟父母再重复一遍,郑重思考后就跟大扁头商量好,从明天起天天到大扁头家来,跟家里就说是找到了一个肯和自己一起自学的同学。大扁头一听正中下怀,自己正愁没玩伴,有人自动撞到枪口上来,笑都笑不动了,怎么会不同意呢?

听说儿子愿意自学母亲连夜给儿子用钉被子的线打了只钢笔套,于是从第二天早晨起,阿伟就天天像模像样地在胸口挂只钢笔套,袋里藏本书,手上拿着副大饼油条,然后一边啃一边小跑着到大扁头家“自学”去了。

阿伟的老爸老妈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加上工厂里天天在“抓革命、促生产”,一个个忙得四脚朝天,根本没空来管阿伟是不是真的在自学,只要儿子像那么回事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阿伟的日子就在“自学”中化成了一江春水了。

不过凭良心讲,阿伟自己也不想像现在这样过日子,玩也有腻的时候,天天滚铁圈刮香烟牌子,把铁圈滚破了把香烟牌子刮成了精也没人给你送锦旗。每一个男孩都曾经有过英雄梦,何况阿伟正处在一个最爱做梦的季节。

阿伟的梦是想当一个英雄,阿伟的口袋里一直藏着两本连环画,一本是《岳飞枪挑小梁王》,一本是《精忠报国》,那是同学在抄老师家时他趁乱拣来的。

大扁头也很想要这两本连环画,大扁头倒不是崇拜岳飞,大扁头喜欢看书,但那时的《新华书店》只卖一本书,就是《欧阳海之歌》,大扁头几乎能把那本书背出来了,很想看书的大扁头只好用很厚的一叠香烟牌子跟阿伟换,但阿伟斩钉截铁地说给座金山都不换!

“我是岳家军,金兀术你往哪里跑!”

阿伟常常会发痴似地突然跳起来舞弄着扫帚把对着墙壁大吼大叫,跟假想敌打上一仗,然后把姐姐的红衬衫披在身上得意地“班师回朝”。

画饼到底充不得饥,每次“打完仗”阿伟就觉得很遗憾,自己投胎投得太晚了,要是生在宋朝就好了,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怨不得谁。

不过阿伟觉得,像欧阳海那样拦个惊马或是象音乐学院的学生那样冲进文化广场救救火那还是有希望的。可惜的是,虽然阿伟走在路上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这样的机会还是没能让他碰上。

不过让阿伟怎么也没料到的是,这回老太太们竟然主动把机会送上门来了,阿伟兴高采烈地一口答应了,而且要求到离“苏修”最近的地方,最好直接就去珍宝岛,他相信那里离英雄梦的实现只有一步之遥。

老太太们当场就笑得眼睛鼻子都看不见了,剩下一张深不见底的血盆大口了,她们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怕转身后有什么变卦,所以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关照阿伟马上去派出所迁户口,越快越好,迁完了就上里弄里去领补助的布票和帐子票,至于拿了这些票子后去还是不去黑龙江,那就看他高兴了,反正她们的任务已经算是完成了。

见阿伟放下喝了一半的胖大海开始认真地翻箱倒柜找户口本,这支浩浩荡荡的“ 860”部队这才放心离去,几个老太太在大门口一谋划,决定乘胜追击,直捣大扁头家,没想到刚开口就遭到了大扁头的一口回绝。

大扁头没有梦,在那个时代像大扁头这样的男孩绝对属于另类的另类,他的信条是怎么舒服怎么活。

大扁头的爸爸的爸爸是来自安徽山区的盲流,流到上海就停住了,好在那时还没实行户籍制度,所以才有了大扁头。大扁头曾经跟着一个搞不清辈分的亲戚去过据说是自己祖籍的乡下,不过去了三天大扁头就逃回来了。

不逃回来不行,老鼠天天在他头顶上打架,有几次还打到了他的身上,吓得大扁头胆汁全倒灌到了脸上,连眼白都绿成葱了。惹不起还躲得起吧,可往什么地方躲?跑到前门是座山,跑到后门还是一座山,最倒霉的是所有的乡下孩子都叫他超级大骗子,因为大扁头告诉他们,上海马路上的商店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孩子们集体笑得东倒西歪,说吹牛也不打草稿,俺们村就一个搁两块铺板的小卖部,还三天两头鬼都不来买东西呢,开那么多店东西卖给谁?

逃回来后大扁头发誓,这辈子就算杀了他也不去乡下了。

好在老太太们的革命意志超级坚定,既然上面已经规定要“一片红”了,就算是排除万难也不能留一块空白,老太太们称这叫作拔白旗。

但大扁头到底不是旗,是会动的人,你总不能把他绑起来送到乡下去吧!

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太太们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聚在一起群策群力了一番,最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轮番上场,在大扁头家门口敲锣打鼓,大造声势。

大扁头的老妈以为只要能挺住,要不了几天老太太们自然会知难而退的,但谁也没料到,这一敲,竟敲成了持久战。

起先大扁头的老妈抱着负隅顽抗的态度,老太太们一敲锣鼓她就钻进被窝,把耳朵捂到出汗也不把头伸出来,不过到后来终于还是败下阵来了。

大扁头的老爸前些年去了“大三线”,几年才能回家一次,老妈因为一个人带大三个孩子又要上三班,时间一长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外面锣鼓还没响她的心脏就已经先响成一片了,老实讲,别说大扁头老妈了,就是邻居也被敲得吃不消了,到后来大家只要一看到老太太们的身影出现在弄堂口就立即捂着耳朵作鸟兽散。

所有人中态度最坚定的要算大扁头自己了,大扁头叉着腰大义凛然地看着老太太们,然后用不可一世的腔调宣布:说不走就是不走,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大扁头可以不怕老太太们,但大扁头的老妈支持不住了,她架不住老太太们人多势众,知道再顽抗下去自己的命就没了,只好给儿子下跪,说小祖宗,你走吧,再不走妈只好死给你看了!

4、

阿伟的情况正好和大扁头家相反。

阿伟家三代单传,阿伟的爷爷临死前一直不肯闭眼,直到阿伟的老爸老妈哭着答应说就是穷死了也要让阿伟好好读书做个工程师什么的,爷爷这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为了让这根独苗能茁壮成长,不管什么事,就算吃几根凭票供应的肉丝,阿伟在家里都享有优先挑肥拣瘦的权利。

当然,阿伟的老爸老妈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人要革文化的命,阿伟的老妈想不出初中还没毕业的儿子除掉读书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可以出人头地,所以没人的时候常常偷偷地对着爷爷的照片叹气,那天刚进厂门就有人憋着嗓子小声告诉她,说阿伟怕是难逃“一片红”了,阿伟妈当时头就晕了,差点把手当棉条塞进机器里去。

在阿伟老妈有限的常识里,出人头地和上山下乡是绝对没办法划起等号来的。

知儿莫如母,她知道阿伟从小就是没心没肺的料,就算说煤球是白的他也信,所以阿伟老妈晕完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两个从食堂买来的肉馒头做诱饵,让在厂门口摆摊的铅皮匠给自己打了个小铁皮盒子,然后再去买把大号的永固锁,连铁皮盒带户口本一起锁进了更衣箱的角落,为怕“造反队”抄更衣箱,这事连她最要好的 妹都没告诉。

那年月,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户口。

刚下班踏进家门阿伟就问老妈要户口本,阿伟老妈也不看儿子,胸有成竹地收拾被翻乱的屋子,老半天才蹦出一句说你要去黑龙江可以,除非我死了!

有人敢跟大好形势叫板?这还了得!

老太太们得到消息后决定故伎重演,天天把锣鼓敲得惊天动地,但这次老太太们失算了,阿伟妈就像没听见一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她跟老太太们说你们还是省点力气吧,你们的锣鼓再响能响过纺织厂机器的噪声?

老太太们气得直往外吐胆汁,只好跑到阿伟老妈的厂里求援,阿伟老妈当天就被厂革委会办了“学习班”。

在“学习班”里,任凭头头们轮番上阵,把嘴皮子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可阿伟老妈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要让我儿子去插队可以,等我死了再说!

说到底,造反队的头儿脑儿们自己也是有儿有女有兄有弟的,说不准家里也正碰着这档子的烦心事,谁也没存心想赶尽杀绝,所以也就形式形式了事,足智多谋的老太太们曾建议让厂革会抄一抄阿伟妈的更衣箱,但这动议刚提出来就立刻被厂革会办公室否决了,那年头,户口本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谁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往这种一拳能打出两个洞的破箱子里放?!

深知“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道理的老太太们一个个都是活学活用《孙子兵法》的模范,为了启发阿伟的阶级觉悟,她们轮番地请阿伟去看样板戏,去听忆苦思甜报告,还让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太太现身说法。

老太太们声情并茂地告诉阿伟,在全体中国人民都快忘记猪长什么样的时候“苏修”曾逼我们用猪尾巴抵债,还狮子大开口,一要就是几车皮,你想,这得杀多少头猪?给的苹果要用圈子一个个地套,比圈小的就不要……。老太太们越说越来劲,阿伟也越听火气越大,那天一回到家就斩钉截铁地宣布,不让他上黑龙江去打“苏修”他就绝食。

阿伟老妈不急也不恼,照样烧她的饭,就像没听见一样,大家自顾自吃饭,也没人理阿伟。阿伟的斗志一下子受到了重创,就像一拳头打在了棉花胎上。

那天晚上在被窝里姐姐偷偷塞了一颗糖给阿伟,阿伟有滋有味地舔了好几个钟头,第二天阿伟老妈特地去菜场买了一只老母鸡,把汤烧得浓浓的,然后端到阿伟面前。

吃吗?

阿伟深深地吸了口气说:不吃!

好吧,我再问你一遍,吃吗?

……

老妈回头招呼大女儿和小女儿:给我留一条腿,剩下来的你们全吃光好了,反正阿伟不要吃!

共 11845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让人心情沉重的小说。故事发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由于停课闹革命,还在读初中的阿伟和大扁头无学可上,整天无所事事,最终被席卷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很快他们就厌倦了兵团单调的生活,自己拉起了“队伍”,准备过一把打仗的隐。不料在挖猫耳洞的时候,出了意外,两人被从土堆里“拔”出来,中枢神经被拔断了,被送回上海治疗。当时上海真正的医生都被关在牛棚,医院的赤脚医生无能为力。大扁头的母亲为了赎当初跪求儿子出去的罪,将儿子的吃喝拉撒全都包了下来,并不忍心让儿子受锻炼的酷刑。最终大扁头因褥疮泛滥,含恨而终。而阿伟在母亲的坚持下,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终于可以依靠一辆大型学步车慢慢地走路。两个青春少年,遭遇同样的意外,最终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归结于两位母亲对儿子绝然不同的爱的方式。小说以文革为背景,通过两位少年及其家庭的命运,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愚昧,同时也表现了在严酷的环境里也有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首尾呼应的构思使小说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启人深思。小说语言细腻、生动、传神,略带调侃,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新颖而贴切的比喻句随处可见,如“在暴晒了整整一个礼拜后阿伟像蛇一样蜕了一层壳,可不知怎么地,褥疮依然在阿伟的屁股上虎踞龙盘,一点都没撤退的意思。”一篇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佳作,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文学功底。倾情推荐!问好作者!感谢你对流年的支持!【:燕剪春光】【江山部精品推荐X】

1楼文友: 21:55:14 这是一篇让人心情沉重的小说。故事发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由于停课闹革命,还在读初中的阿伟和大扁头无学可上,整天无所事事,最终被席卷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很快他们就厌倦了兵团单调的生活,自己拉起了 队伍 ,准备过一把打仗的隐。不料在挖猫耳洞的时候,出了意外,两人被从土堆里 拔 出来,中枢神经被拔断了,被送回上海治疗。当时上海真正的医生都被关在牛棚,医院的赤脚医生无能为力。大扁头的母亲为了赎当初跪求儿子出去的罪,将儿子的吃喝拉撒全都包了下来,并不忍心让儿子受锻炼的酷刑。最终大扁头因褥疮泛滥,含恨而终。而阿伟在母亲的坚持下,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终于可以依靠一辆大型学步车慢慢地走路。两个青春少年,遭遇同样的意外,最终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归结于两位母亲对儿子绝然不同的爱的方式。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楼文友: 08:47: 8 谢谢燕剪春光的评论,谢谢您对我作品的肯定,谢谢您的劳动,贵站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努力学习你们这种敬业精神,你的点评让我有了信心,再一次感谢!

2楼文友: 21:55: 5 小说以文革为背景,通过两位少年及其家庭的命运,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愚昧,同时也表现了在严酷的环境里也有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首尾呼应的构思使小说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启人深思。小说语言细腻、生动、传神,略带调侃,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新颖而贴切的比喻句随处可见,如 在暴晒了整整一个礼拜后阿伟像蛇一样蜕了一层壳,可不知怎么地,褥疮依然在阿伟的屁股上虎踞龙盘,一点都没撤退的意思。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楼文友: 21:56:51 一篇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佳作,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文学功底。

问好小二先生!感谢你对流年的支持!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望海涵。【:燕剪春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4楼文友: 21: 7: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楼文友: 08:49:56 很美的文字,象诗一样,应该感谢的是我,你们给了我一块平台,我将继续努力!

烟台男科医院哪家好
婴儿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儿童眼屎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