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崇俭抑奢方立业随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8-18
摘要:“成由俭破由奢”,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规律。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成由俭破由奢”,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规律,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一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节俭,国家的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国力便会强盛繁荣。一个家庭,勤劳节俭便可聚财致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成由俭破由奢”,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规律,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一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节俭,国家的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国力便会强盛繁荣。一个家庭,勤劳节俭便可聚财致富。
【以史为镜观古今,奢靡破败俭可兴】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治理蜀国,夙夜忧虑仍恐付托不效;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绝唱传诵至今。周恩来一生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国家,受到全世界的景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尧的儿子丹朱,是有记载的奢靡第一人,为人们所不齿;禹教子无道,其孙子太康继位后,贪 色,沉迷游猎,嗜好饮酒没有节制,纵情歌舞不知道满足,遂被赶下了台;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招致安史之乱,而至盛唐趋衰;宋徽宗专司奢侈消费之国家机构,搜罗名字名画、奇花异石、名木佳果,以把玩消遣,终遭国亡被俘折磨而死;晚晴慈禧太后闭关锁国,斥巨资修园林建宫殿,极尽奢华,终致帝国大厦轰然坍塌。
【奢侈浪费源头多,触目惊心几人知】
所谓奢靡,一般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即古人说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费和享受的区别在于,一是大大超越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二是无度地挥霍社会财物而不能物尽其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社会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说物有所需,物欲横流。但经济繁荣的同时,随之出现的浪费现象也十分惊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高达800万吨和 00万吨,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全国人口1 亿,一天要浪费掉9 6亿升的水,而我国已有 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居民在饮用不良水,其中有7000万人在饮用高氟水;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要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的大树,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就有1000万立方米。2012年中国三公消费 .9万亿,相当于1 亿中国人每人发 000元的红包,相当于7亿中国人一年的失业保险,相当于全国2亿中小学生免费上学9年。
以上均是我国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浪费,如果说人口众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如下的浪费,更让人触目惊心,令人心痛。一是政府“面子工程”负债一万亿。据统计,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 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 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种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的行为,带来的是透支和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浪费,国务院发展中心估算,全国各地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二是决策失误,15年损失五千亿。决策失误,祸国殃民,据世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中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 0%左右,资金浪费损失大约在4000亿到5000亿元。三是公款消费,一年吃掉一个“三峡”。据报道,前几年全国每年公车耗资720亿元,每年年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在2000亿元以上,仅1999年的国家财政开支中干部公费出国费用 000亿元,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四是会议奢侈,一次会每人每天2.4万元。以前些年某央企召开的一次会议为例,125名与会者,3天会议花费高达 04万元,人均每天花费2.4万元。五是圈地空置,开发区规划面积超过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据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土地107.9 万亩,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达 .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按照有关要求,远远超过中国年固定资产投入额,超过各地现阶段承受能力,致使不少开发区建设停滞,形成大量闲置撂荒土地。六是重复和盲目建设,导致国家浪费数千亿。重复建设是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过早启动建设项目,导致建设过程中推倒重来。盲目建设是指在某种产业投资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比例失调的行为。七是政策误区,学英语空耗每年 千亿。政策误区在教育上也很突出,有专家撰文指出全民强迫学英语是最大的浪费。英语必修必考,无视学生在个性、天资、性情、意愿等各方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违背教育最基本的学习自主选择的原则。据粗略估算:全国每年英语教育空耗约耗费 000亿元。八是资源高耗,煤炭开采浪费280亿吨。据中科院测算,仅200 年中国消耗了全球 1%、 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宝明曾痛心地说:“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哪一个细小环节的浪费,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而关键所在是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坚决反对和克服奢靡之风。江泽民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胡锦涛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要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在新华社《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崇尚节约乃美德,薪火相传佳话多】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5000年的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谐方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朝名臣魏征以敢于纳谏著称,他常提醒唐太宗李世民治国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而开创了贞观盛世。
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从今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曾国藩告诫自己的儿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食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或侯府的牌匾,门轻车简从。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孩子的影响,他生活简朴,两袖清风。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形成和培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 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又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周恩来的一生都是在简朴的生活中度过的,他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时,他一条哔叽裤子一穿就是几年,裤脚边早已磨破了。参加“一苏大会”时,身边的人员觉得他穿着破裤子参加隆重的开幕典礼不雅观,执意给他买几尺布新做一条。他拒绝说:共产党人开会不是比穿新衣,而是讲究个干净整洁。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成为代代相传、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宝。
【深挖奢靡成与因,种种危害揪人心】
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既有认识上、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认识有误区。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老土”,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认为“接待也是生产力”,其潜台词的意思是,接待好了,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就会失去这些潜在资源和发展机会,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实际上,这是官场的一种陋习,是变相的送礼、给好处。认识上、思想上存在误区,奢靡之风就如影随形。同时,大众对绿色消费认识不足,在消费不知如何选择未被污染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受各类广告语影响,挑逗大众的消费选择。二是有攀比心理。一些单位在兴建办公大楼时,唯恐落后于人,赶不上潮流和时尚,纷纷扩大建筑面积、提高装修标准,导致“豪华病”蔓延。部分单位在公务接待时,唯恐不上档次、没有品位而令“上级领导”不悦,力图通过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由此导致接待规格、接待标准不断提高。有的党员干部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个人前途于不顾,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生活,甚至追求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三是人生观扭曲。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的滋长就在所难免。四是制度执行不力。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有关部门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出台了一系列反对浪费、反对奢靡之风的政策规定。问题在于,出台规定易,落实规定难,这些规定在执行中成了摆设。不少人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厉行节约重于行,疏堵并举在于为】
强调:“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厉行节约有传统、有危害、有教训,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到实处。
一要筑牢思想防线。杜绝浪费奢靡之风,首先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醒悟。要通过重温党史国史,回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促使党员干部对照历史进行反思反省,消除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为抵御奢靡之风奠定思想基础。二要加强制度规范防范。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敢肆意挥霍的制度体系,是杜绝奢靡之风的关键。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它的科学性、权威性。为此,制度设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直指奢靡之风的要害;制度安排要互相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不能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制度失效。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三要强化监督检查。杜绝浪费奢靡之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奢靡之风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监督检查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披露和通报。敢于暴露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对问题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利于问题解决。就当前而言,杜绝奢靡之风要选择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找准靶子,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奢靡之风无藏身之地。四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浪费和奢靡之风的盛行,有其社会环境;浪费奢靡问题的解决,需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以勤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形成奢靡之风“人人喊打”的局面。社会氛围不改,奢靡之风难绝。社会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并非一日之功。舆论导向和监督、消费观念变革、攀比心理矫正等,都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必备的条件。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反对浪费,崇尚节俭,应从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做起,从每一个具体事务抓起,科学发展的观念不能丢弃,这有这样,才能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共 584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成由俭破由奢》一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阐述了“成由俭破由奢”。文章从:1,以史为镜观古今,奢靡破败俭可兴;2,奢侈浪费源头多,触目惊心几人知; ,崇尚节约乃美德,薪火相传佳话多;4,深挖奢靡成与因,种种危害揪人心;5,厉行节约重于行,疏堵并举在于为。五个方面加以论述,引用名人名言,陆游、曾国藩曾等、说明“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的重要性。并例举了史上文王、诸葛亮、范仲淹、周恩来等人的勤俭为民的事迹。以及反面的丹朱、太康、夏桀、商纣、隋炀帝、唐明皇、宋徽宗、慈禧等人,因贪 色、奢靡无度,荒淫暴虐、把玩字画、闭关锁国,大兴土木等。极尽奢华,终致江山易主、帝国大厦坍塌之危害。文章还从当今的浪费现象中,用数据加以说明,并引用江泽民,胡绵涛, 三位领导人的话,阐述了浪费的严重性及扼制浪费及腐败的重要性。又举例前一、二代领导人的朴素生活,进一步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呼吁出台强有力的制度与政策,释放真正意义上的威慑力。提出历行节约重在行,疏堵并举在于为等观点。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本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理。文章布局严谨,条理分明,乃上乘之作,值得学习与借鉴,倾情推荐共赏!【:清风云】
1楼文友: 15: 4: 4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你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回复1楼文友: 17:18: 6 谢谢老师的精心!
2楼文友: 15: 5:14 文章布局严谨,条理分明,乃上乘之作,值得学习与借鉴,倾情推荐共赏!
回复2楼文友: 17:19:20 谢谢老师的点评,向你学习!
楼文友: 15: 6:42 欣赏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佳作!
回复 楼文友: 17:21:44 真诚问候老师!祝安好!
4楼文友: 20: 1:2 作品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论述了崇尚节俭,抑制奢靡的重要性,极富现实意义,好文,学习,遥祝佳作多多! 闲时喜欢舞文弄墨,聊以 ,已经在站及报刊杂志发文近百万字。
回复4楼文友: 20:56:01 素不相识来点赞,
知音识货非等闲。
我自砺剑当奋起,
以文会友在江山。
5楼文友: 21:22:01 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赞。唱响时代主旋律,聆听时代高呼声。赞。
回复5楼文友: 22:06: 9 谢谢陕西派
评点有抬爱
荷塘遇知己
乡音把拳猜
6楼文友: 01:24: 1 一篇见地深刻、充满正能量的随笔!期待演绎更多精彩!!
回复6楼文友: 08: 2:19 谢谢社长关心厚爱!
7楼文友: 10: 1:56 欣赏乡党佳作!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7楼文友: 10:44: 0 捧出心香一瓣
谢谢忙珠点赞
给我鼓励加油
我自跃马加鞭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
幼儿厌食症的原因维生素D3什么时间吃好
治疗老人骨质疏松
上一篇:余华无甚高论与老调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