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木心的文心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30

【木心的文心】

2000年前后,从阿城书上知道木心。后来陆陆续续读到他一些东西,真正关注并且系统阅读,是木心去世后的事。

木心在大陆出版的十多种作品集我都读过。一些人的文学没有价值,一些人的文学只有价值,木心的文学有文学的价值或者说是有价值的文学。这么说,玄虚了,木心的文学在文学价值之外。

木心写了天下第一风流文章。读天下第一风流文章,是天下第一风流韵事。另外我喜欢这个老先生,看他的照片,真是俊俏,潇洒风流丰神俊朗得一塌糊涂。我看木心不同时期的照片,少年时候清秀,青年时候敏感,中年时候儒雅,老年时候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相貌好不如气质好,气质好不如风度好,木心相貌气质风度样样皆好,怎么不惹人喜欢啊,好容仪是一个人的境界。

经常有人问木心属于什么家,诗家、散文家、小说家、画家、学问家?当下有木心这样的诗家、散文家、小说家、画家、学问家么?我总是回答说老人家。我不愿意把木心脸谱化。“代”和“群”不重要,为什么要将木心划进一个群体?群体已经太多了,让木心先生在一旁抽抽烟喝喝茶多好。

没有和木心风格相近的作家,起码目前没看到。鲁迅一分,周作人五钱,红楼梦半场,金瓶梅二枝,老庄两瓣,京剧昆曲评弹各一曲,李白杜甫苏东坡张岱二两,水墨一方,八大与金农三点,约等于木心。在我眼里,木心是一个把散文当散文来写,把诗歌当诗歌来写,把小说当小说来写的人。木心的文学不是当下的文学,他用一己之力渡过了时间之河。文学视野和版图像一座神庙,木心是游客,手握烟斗,东看看,西走走。游客是不需要位置的,就好像你我去庙里,看看木刻的罗汉,看看镀金的佛陀,看看石雕的菩萨,我们不会想要坐到那个位置上去。

我心目中的木心应该不是木心,非木心,另一个木心。羞涩、热情、怯懦、勇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木心是庄子文章中的北冥之鱼,是苏子文章中的清风徐来,是张岱文章中的繁华落尽,是鲁迅文章中的灵言巧语。木心应该是一个非常好强争胜的人,拼命读书,写了那么多作品,躲进小楼,也希望名满天下。他了不起的地方是让文学回归到文学,认识到人生之大限,青春难葆,天命不可强求,只有化为艺术才能长存。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眼界高,得意不忘形。中国文学是木心的餐具,欧洲文学是主食,美洲文学是蔬菜,日本文学是点心,其他的文学是肉食。一个人读了那么多书,而且打通了那些关节,多么了不起。木心像一只飞在文学艺术星空的大鸟,对一切都平视甚至俯视,这是一本智者之书。

木心的手帖,我格外喜欢,出入中西,拈出一个又一个短章,片言折狱,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有一流见识。那些短句子里潜伏着隐秘的典故,慢点读,才觉得大有余味。木心对事物的感觉,描述与见解,那些联想、想象、比喻,让人惊奇之后,有顿悟的快感与会心的一笑。

有评论家说木心的作品给文学穿长袍,“文人气”太重,文人趣味大过文学趣味。我想文学穿长袍不好么?谁规定非要给文学穿西装穿短袖穿衬衫?又不是制服,何必统一。再说制服是制度下的东西,文学艺术属于制度之外。文学趣味,文人趣味,都是概念。很多评论家只会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评论木心最起码要懂得阅读理解。而当下的文学评论,恰恰缺乏阅读,更遑论理解。

木心文章好在文本之美,好文章从来如此。解与不解,好文章从来如此。似与不似,好文章从来如此。说得出好的就不是好文章。袁枚说过好文章如来天外,你让我怎么说?木心让文字之兽腾空而起。读木心偶尔仿佛梦游,偶尔仿佛洗澡。梦游时若有如无,进入人生幻境。洗澡,春夏秋冬都是痛快事。当然,不喜欢洗澡的人例外。

我反对模仿,但木心又的确影响了我。我觉得把影响拆开说更好——影是日影,响是响箭,木心是一支飞在日影中的响箭,射不到我了。但他的日影照耀了我,给我温暖,他开弓的响箭之声犹在耳边,让我知道艺术永存。

木心的身上有很多人性的东西。你看木心小说中的细节,多么蕴藉,余音袅袅,有不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木心的作品现实感与历史性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具,一派中国范,即便意识流也是中国式的。一方面把现代融入传统,另一方面又将西方的技巧融入到汉字的表达,写出那么富于想象的文本,写满了敏感、玄思、哀愁、内敛、悲悯,这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

木心写作这么多年,通过文字让自己变得大无畏与无所谓了。一个人大无畏容易,一个人无所谓也容易,大无畏中无所谓,无所谓中大无畏不容易,这是木心的禀赋。

木心的散文像用一支大羊毫毛笔蘸满浓墨写出的草书,其语言像正午阳光下的树影,斑斑驳驳。读木心的散文,得会意,不会意,不得其门。木心的诗歌是黑白木刻,有庄严感,读得出肃穆。木心的小说是工笔画长卷,是可以把玩的。

木心的家乡在长江以南,相对于黄河流域文化而言,处在一个旁观者、边缘者的文化位置上。这一点造就了他特殊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视角,所以读他的作品,能读出非常明确的清醒,即便是写犹豫彷徨也是澄澈的。

木心的思想,一是风风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质性渴望,类似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清清爽爽走向内心的精神性追求,类似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木心这个人,释道儒都懂,一言难尽。

在当代,好的文学与艺术,是需要被人视而不见这一品质的。大家都懂得木心的好,那木心就不是木心了。木心又不是金钱,哪能让人人眼开呢?这些年很多人谈木心,说来说去,还是大部分人不读,小部分人不懂。少谈木心其人,多读木心其文。谈木心其人也无妨,但要知道木心里有一颗文心。另外,木心的文章是别人写不出来的,因为别人的文章木心从来没想到要写。

【老舍的底色】

梅兰芳演《晴雯撕扇》,必定亲笔画张扇面,装上扇骨登台表演,然后撕掉。画一次,演一次,撕一次。琴师徐芝源看了心疼,有回散戏后,偷偷把梅先生撕掉的扇子捡回来,重新裱装送给老舍。

老舍钟情名伶的扇子,梅、程、尚、荀四位以及王瑶卿、汪桂芬、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俞振飞等人书画扇,藏了不少。老舍也喜欢玩一些小古董,瓶瓶罐罐不管缺口裂缝,买来摆在家里。有一次,郑振铎仔细看了那些藏品之后轻轻说:“全该扔。”老舍听了也轻轻回:“我看着舒服。”彼此相顾大笑。此乃真“风雅”也。舒乙著文回忆,老舍收藏了一只康熙年的蓝花碗,质地细腻光滑,底釉蓝花色泽纯正,另有一只通体孔雀蓝的小水罐。

老舍一生爱画,爱看、爱买、爱玩、爱藏,也喜欢和画家交往。三十年代托许地山向齐白石买了幅《雏鸡图》,精裱成轴,兴奋莫名。和画家来往渐多,藏品日益丰富,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陈师曾、吴昌硕、李可染、于非闇、沈周,他在北京家里客厅西墙换着挂,文朋诗友誉为老舍画墙。

老舍爱画也爱花,北京寓所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当当,按季更换。老舍说花在人养,天气晴和,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家客厅桌子上两样东西必不可缺,一是果盘,时令鲜果轮流展出;二是花瓶,各种鲜花四季不断。老舍本人不能吃生冷,但对北京产的各种水果有深厚的感情,买最好的回来摆在桌子上看看闻闻。

老舍爱画爱花的故事听了心里欢喜,这是真正的舒庆春。老舍的面目茅盾的面目鲁迅的面目,几十年来,涂脂抹粉,早已难见本相。

有人在乡间小学当校役,成长期碰到文革,没有受过正统教育,文笔却好得惊人。亦舒却说她从来没有兴趣拜读此人大作,觉得这样的人难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观点意见,认为文坛才子是要讲些条件的,像读过万卷书,行走万里路,懂得生活情趣,擅琴棋书画,走出来风度翩翩,具涵养气质。老太太说话锐利了一点,却有道理。文章品位得自文化熏陶,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乃至朱买臣负薪读书,求的还只是基本功,未必能成大器。钱谦益说: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气,与人之灵心结习而成者也。与山水近,与市朝远;与异石古木哀吟清唳近,与尘埃远;与钟鼎彝器法书名画近,与时俗玩好远。故风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士,文章往往殊邈余世,其积习使然也。

钱谦益读的书多,气节上暂且不论,见识不差。

文行出处,此四字不能忘。古玩字画吹拉弹唱,读书人懂一点好,笔下体验会多一些。老舍手稿我见过,谈不上出色,比不上鲁迅比不上知堂,也没有胡适那么文雅,但好在工整。前些年有人将《四世同堂》手稿影印出版,书虽早已读过,还是买了一套,放在家里多一份文气,“我看着舒服”。

这些年见过不少老舍书法对联,还有尺幅见方的诗稿、书信,一手沉稳的楷书,清雅可人。他的大字书法,取自北碑,线条凝练厚实,用笔起伏开张,并非一路重按到底,略有《石门铭》之气象。老舍的尺幅楷书,楷隶结合,波磔灵动,有《爨宝子》《爨龙颜》的味道,古拙,大有意趣,比大字更见韵味。

老舍早年入私塾,写字素有训练。去年在拍卖会上见到一幅老舍的书法长条,六十年代的手书,内容是毛泽东诗词。凑近看,笔墨自然蕴藉、浑朴有味,线条看似端凝清腴,柔中有刚,布局虽略有拘谨,但气息清清静静,落不得一丝尘垢,看得见宁死不屈的个性看得出忠厚人家的本色。

课堂文学史上的老舍从来就不如时人笔墨中的老舍有趣。住在重庆北碚时,有一次,各机关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垫一段对口相声,让梁实秋先生搭档。梁先生面嫩,怕办不了,老舍嘱咐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这样有趣的人下笔才有真情真性真气,才写得了《赵子曰》写得了《老张的哲学》写得了《骆驼祥子》。

少年时在安庆乡下读老舍的小说。大夏天,暑气正热,天天不睡午觉,洗个澡在厢房的凉床上躺着细细观赏老舍的文采。围墙外蝉鸣不断,太阳渐渐西斜,农人从水塘里牵出水牛,牛声哞哞,蜻蜓在院子里低飞,飞过老舍笔下一群民国学生的故事。小说是借来的,保存了民国面目,原汁原味是老舍味道。只有一本旧书摊买来的《骆驼祥子》,字里行间的气息偶尔有《半夜鸡叫》的影子,读来读去,像一杯清茶中夹杂了一朵茉莉花,不是我熟悉的老舍,后来才知道那是五十年代的修改本。

老舍的作品向来偏爱,祥子、虎妞、刘四是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增添的人物。后来读到民国版的《骆驼祥子》,最后,祥子不拉洋车了,也不再愿意循规蹈矩地生活,把组织洋车夫反对电车运动的阮明出卖给了警察,阮明被公开处决了。小说结尾写祥子在一个送葬的行列中持绋,无望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调子是灰色的,但充满血性,是我喜欢的味道。

都说老舍幽默,太简单也太脸谱,幽默二字不过是老舍的引子,概括不了他的风格。《赵子曰》写北京学生生活,写北京公寓生活,逼真动人,轻松微妙,读来畅快得很。写到后半部,严肃的叙述多了,幽默的轻松少了,和《骆驼祥子》一样,最后以一个伟大牺牲者的故事作结,使人有无穷的感喟。老舍的小说始而发笑,继而感人,终而悲愤,悲愤才是老舍的底色本色。湖水从来太冷,钱谦益跳不进去老舍跳得进去。

汪曾祺在沈从文家里说起老舍自尽的后事,沈先生听了非常难过,拿下眼镜拭泪水。沈从文向来感谢老舍,“文革”前老舍在琉璃厂看到盖了沈从文藏书印的书一定买下来亲自送到沈家。

二十年后,汪曾祺先生想到老舍心里兀自难过,写散文写小说表示牵挂表示怀念。《八月骄阳》写老舍投湖:骄阳似火、蝉鸣蝶飞,湖水不兴,几位老人闲聚一起,谈文说戏,议论时势。穿着整齐的老舍,默默地进园,静静地思考,投湖而逝。井上靖一九七〇年写了篇题为《壶》的文章怀念老舍,感慨他宁为玉碎。玉碎了还是玉,瓦全了不过是瓦。

共 466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木心的文心】说实话,在读这篇文之前,我不知道木心其人。读罢文章,还特意去上搜了他的资料,原来他是如此全才的大家。木心不仅外形俊朗、风度翩翩,且诗书画样样精通,著作等身,卓尔不群。木心的作品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感,思想性和文学性,欲了解木心其人,必多读其文。他的独特,他的突出,他的澄澈以及他的趣味,都在他的文字里。作者是极其喜爱木心其文其人的,木心的在大陆出版的作品,他都一一拜读过,所以才写下这样细致而精到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说:木心的文学在文学价值之外。希望有时间都可以读读木心的作品。【老舍的底色】读过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对老舍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作者在文中描写的老舍,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老舍先生爱收藏,钟情名伶画扇,收藏名家字画,还喜欢侍弄花草。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妙,字也清雅可人,而且还幽默有趣,是大雅之人。只是这样的人却最终投湖而逝,岂不令人扼腕长叹!这两篇散文写到了两位文学大家,为我们上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语句凝练优美,笔法老练,实是佳作!倾力推荐!【:闲云落雪】

1楼文友:- 0 2 :00:56 老师的文字真是字字珠玑,给人美的享受!拜读学习!

2楼文友:- 1 17:45:29 大师的文字真是美妙绝伦,细细研读受益匪浅!

楼文友: 18:47: 1 喜欢木心。 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最好的钙片是什么牌子

常见的佝偻病症状

佝偻病如何晒太阳

维D滴剂怎么给宝宝吃
什么是新零售模式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