吅北山寺禅音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03

“吅”-北山寺禅音(散文)

吅。

北山寺禅音散文。

李运祥彝。

北山寺高处的黄昏将近,夕阳把我们一行四人如射箭般,从北山寺射到抚仙湖,强弩之末一样,划过隔河界鱼石,沿星云湖北边画了1/4个圆,十几分钟便落到了出水口。不知道是抚仙湖和星云湖的水快还是我们快,但我见两湖大瀑布的水星星点点,也许还不一定是从两湖流过来的也说不准,因为水是白色的,据说是因连日大雨,水白了。街上的车拥挤了起来,广场的水涨船高地多起来。我们轻步穿过草地,沿着阡陌般的路走上山去。

瀑布广场上的灯还未打开,柿子却已挂满枝头,绿绿的与柿叶浑然一体。一些小孩子骑着彩灯闪烁的电车悠悠走着;几条狗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大多有一条绳子拽着,少数是散放在草地上;一两对恋人在幽暗中的长条凳上安着。一些人上山,一些人下山。一弯昏黄的斜日勾画在西边的山上。照着我们这边山上稠密的人影,站着的,坐着的,有说有笑,也有的只顾散步,静默无声。玉溪市的市声成了强弩之末,慢慢落在山的周围沉静下来,只留下四围的灯火,之外是渐近加重的黑夜披上了面纱。我猜想,一些人随处可去,所以来到了这里;而另一些人无处可去,所以也来到了这里。

我们登高远望,从灯火的边界,我看到玉溪市灯火外的黑暗里,有时会看到一点两点微弱的灯火在缓缓移动。那是湖滨路,似乎也有人在来,有人在走,这条路曾私下被民间戏称为柿途大道十多年前,我曾带省内外同行,一起与他们从那条路上走进玉溪新天地的这座小城,像一次随意而轻快的旅行,随后,然而,他们走后,我的脚步在这个城市越走越重。我在满城灯火中,大致找到并计数这些年来我在这城市的所有落足点,那些地方有灯在亮着,缥缈地就像与任何尘世的足迹无关一样。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多少人一路冲杀着,在一个巨大的阵营里七进八出。一切都仿佛无缘无故,却要几经烈火匝身,荒寒透体。城市喧腾不已的浪涛,把每个尖锐的青春一次次打磨,直到你形销骨立,脸色庄重。让我想起了从前在农村中在无人之处拾柴取暖那样,为了取暖,也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用来拼装自己,多少次奋起余勇,又几曾荷戟徘徊在农村的田地间。想想那时,似乎是提着一盏灯,但却易灭,易碎,微弱的光芒固执地雕琢着处在黑暗中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直到哪天,高考结束,拿到书,心内的多种尘埃才渐落。也才在后来的日子里看见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来车往,恍如梦境。

今天,我才有机会坐在一个幽僻的角落—北山寺,远远地了望一度沸腾的生活。

它们分量如何?我们未曾妥协的骄傲,我们没有声音的挣扎,我们所交付的代价,我们不曾呼求的安慰?

山不在高,有寺庙就有香火,有香火就有故事。

北山寺,背山而建,左右排开,居高临下,俯瞰着凡间人情世故,那气势,仿佛伸着双臂,引领着一片苦难众生。山上一字排着几间附属建筑,顺着还没有完工的台阶而上,那种引领向上的视线,引我朝向上面无边的天空,有了一个高度,让我能高屋建瓴地俯视生活。一切荣与辱,善与恶,在这打量下有着异样的轻重。那些注定相逢的人们,总在无缘无故地相爱,无缘无故地伤害。我们未曾浣洗的灵魂,像埋在黑夜的果核却将要发霉那般。

黑夜渐浓,城市灯火越显灿烂、轻灵,仿佛脱略了一切尘世的重量。每一点灯火下的人们也都要丢下一身的劳倦,捡拾各自的梦境去了吧。爱我的人都睡了吧,恨我的人都睡了吧,我爱的人睡了吧,我亏负的人睡了吧,我暗自厌弃的、我暗自倾心的、我爱恨难明的人们,我素不相识的人们,所有人都睡了吧。让所有捆绑着的人们离散,所有疏远的人们聚拢,像这一城灯火,在俯视的天空下,如小小一碗金沙洒在地上。

然而,我却有种难度,人已回到这城市里一个角落的一盏灯下,怎么今天就不会象从前那样悄然下山离开北山寺?

房屋静默如谜语,窗子凝神若思,咖啡里加两粒花椒也许不错。台灯看得太多,早晚闭眼睡去。路灯迈着某种脚步,无声无息。如果有飞虫飞过,它和流星是同类。灰尘太厚,星星早已集体撤离。

那么多年过去,时间变得瘦骨嶙峋,它的颜色越来越像我体内的血,即将缺氧,已呈暗红色,血管通道正在变狭窄,我怀疑夜寄身其中,做了不为人知的手脚,我知道我的前景,将身体掏空为一只花瓶,趁泪水还没有干涸,蓄积起来,把自己去,作一次有效的救赎。

北山寺的佛光,远远地照着我,尽管照出了我的许多缺口,但我的影子还是畅快地延伸到了凡间。

多少年了,我长短不一的影子,一头连着禅,一头连着我,一根根禅丝,却只写了一行,弯弯曲曲投射在人的海洋。

最后回答一下标题:‘吅’有三种意思:一、古同‘喧’大声呼叫的意思;二、同‘讼’公共言论。《周易》有‘讼’卦。三、网络‘专用字符’代表惊讶,无语,措手不及的时候大声呼叫。网友认为,两个口是双重分量的大声呼叫,从而衬托出对某个事物的无语之情。

2017/07/08日草记。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散文

“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低烧肌肉酸痛怎么缓解
苏州中医白癜风医院
什么药治疗腰腿疼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