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后沟古村的温度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4

乡村的人拼命往城里挤,城市的人拼命向乡村移。乡下人羡慕城市的高楼大厦,城里人向往乡下的自然宁静。大概如此吧。也许是在一个地方久居长了,产生厌烦之感吧。比如久居闹市、身裹喧嚣的我,在快节奏的夹缝里总想着躲进一方能安放心灵的僻静之所。

我驱车向榆次后沟的方向行进,随着视野的开阔,心也便明朗了。风隔着窗呼呼地响,情绪与风一起舞动,眼睛里的钢筋混凝土在车后一点点隐退。山的轮廓渐渐清晰,层次错落的绿溢满双眼,泥土的气息漫上鼻翼,心里想着后沟该是怎样的一个世外桃源?

当我的脚一踏进那个安放在山里的沟时,一刹那间,我便感觉我与久违的宁静链接起来,原汁原味的气息将我的浮躁淹没,淳朴古韵缠绕于沟沟壑壑,我仿佛一下子触摸到了后沟的温度,一种适宜心安放的温度。

大凡被称作“沟”的,在地理位置上都显得“低”,“低”是与“高”相对立的一个名词。在这里高出了的是山,低下去的是沟,这样,山就如屏障一般将沟围住,沟便以低垂的姿态存在,它们共同写意了一份叫幽静的意境,这也是被繁琐缠身的人视线以外的风景。“后”字在空间上拉长了与闹市的距离,这大概就是它牵动许多人眼球的原因之一吧。

山不高,但来得是时候,遍野的绿,很是养眼;水不大,涓涓细流沿街流淌,轻声细语,心中的烦躁被揉碎融化;窑洞不多,随意点缀,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层次错落,山、水、窑恰到好处地互相映衬,自然中透出的那份恬淡,那份幽静,让长期被绑架的心松懈自由了下来。

那棵屹立在村口的古树,有斑斑驳驳的树皮,却也有郁郁葱葱的枝条,顶端有干枯的痕迹,却并没影响它的活力,我断定它的年龄很是沧桑,没有查证,不敢妄言,但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古戏台在村子最显眼的地方,这样的位置足以说明它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不大,也不气派,砖木结构,北方传统的斗檐瓦顶。这便是村民们全部精神生活的陈放容器,戏台下攒动的人头,劳动后片刻的欢娱,放肆的说笑透过时空的隧道在后沟的上空流动、回荡。也把我带回久远的时代,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做这样一个无拘无束甚至是放肆的村民。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的。

寺庙在小村的南端,须拾级而上才能抵达,从空间上看,它几乎在是在最高处,这位置似乎透漏着点什么,最起码人们对寺庙抑或是对神灵的仰视姿态吧,寺庙的高度于村民就如孔子的高度于读书人吧,我想,大抵是这样的。庙不大,近似于四合院一类的,但缭绕的烟雾弥漫成一种氛围,净化成一种禅意,跨进佛家圣地,脚便也小心翼翼,害怕惊扰,害怕怪罪。我不信佛,但这样的幽静很是向往,置身其中,四大皆空,除了宁静就只是宁静。

穿过街道,来到农家小院,说是小院,其实是无遮无拦的院落,院子的四周少了墙或篱的阻隔,这样,更便于拉长视野。不大的院子却是绿意盎然:枣树、苹果树,远处还有几棵榆树、柳树,院子的东面是一块菜地,地不大,却品种丰富,一畦畦、一片片地生长着。西面是鸡窝、猪圈,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鸡在院子里觅食,偶尔能听到猪的吼叫。一只淘气的鸡正偷食主人晾晒在笸箩里的谷物,被主人发现,惊慌中把笸箩掀翻,“死鬼鸡,偷嘴也不能好好的。”惹怒的主人随手拿起土疙瘩向着鸡扔了过去,鸡落荒而逃。主人家的那只大黄狗也帮着主人向着鸡逃跑的方向汪汪地叫着,一时间,我被这一派生活的气息笼罩,感染,不由想到了陶渊明,他似乎经历过眼前的情景?窑洞嵌在山腰或山脚,远远望去分明是山的眼,据说这样的窑洞冬暖夏凉,我起初不相信,这怎么也比不上装有空调的现代化建筑吧,但细想,被山抱在怀里,肯定具有山的温度,今天我就要亲历一下夏天的凉爽。一进屋,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拱形的墙面聚拢着这些凉意,自然,没有空调的噪音,却有空调的感觉,身上、心里的燥热一并被驱散。盘腿坐在炕上,四方桌子上盛放了农家人的热情和淳朴,饭菜不精致却随意自然,朴素如村妇的性格,主人操着浓浓的乡音把满腔的热情一浪一浪地涌进我们的耳朵:吃这么一点就饱了,再吃点。全没有市井商人的狡黠与贪婪,让你有回家的感觉,坐在炕头听母亲唠叨的感觉。饭刚刚吃完,女主人就端上冒着热气飘着清香的茶水,饭后饮茶是北方农村的习俗,我知道,对于对茶能品出优劣的我,盛在瓷壶里的茶并不好,但不知怎么觉得入口的是今生喝得最清香的茶。

饭后来到酒坊,一进那块干净整洁的院子,一股清谈的酒香漫上鼻翼,酒坊很小,比起汾酒集团的规模那真是西瓜与芝麻,家庭作坊,院落的那口黑色的大酒缸里盛放着满满的酒,清澈见底,一漾一漾地荡着细波,香气一泼一泼地涌进你的鼻孔,尽管我不善饮酒,然而此时真有品尝的欲望。不知怎么眼前就出现了武松大碗豪饮的畅快淋漓,老公是不会错失这样的良机,一定要买上一壶,说这酒酒劲大,饮酒就要饮这样的酒,一副沉醉在酒中的样子。靠近酒坊的是一排排的旅店,瓦房,条件设施与城里没有两样,真想在这里过夜,枕着这酒香,靠着这山安睡该是怎样的感觉,对于没尝试过的东西,我都有尝试的欲望,然而毕竟因离家不远而错过,但这样的感觉我一定会再找机会尝试。

坐在高高的后山上,整个的村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有山、有水、有树、有窑洞、有菜园,不大、大吵、随意、宁静、自然、淳朴。这样的境地不是我梦中勾勒的世外桃源吗?索性躺下,让夕阳的余辉覆盖在身上,枕着土地,铺着草,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躺成山上的一抹风景。

牵动离去脚步的是时间,然而,心却一直留恋,无论视线内外,心一直知道原因:因为这里有适宜心安放的温度。

共 218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后沟古村的温度》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颗身处喧嚣城市的心,在宁静、自然的山村里放飞的感受。如今的社会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快节奏让人卷入其中,喧嚣中平添了几分浮躁。原汁原味的山村里宁静、安逸的生活气息确实让久处于闹市的人心灵中感到一种超然的静谧。这里的山不高,但却遍野的绿;这里水不大,但涓涓细流沿街流淌,轻声细语,心中的烦躁被揉碎融化;这里窑洞不多,却是随意点缀。山、水、窑恰到好处地互相映衬,自然中透出的那份恬淡,那份幽静。古戏台虽说不上什么气派,但这里确实村民们心灵愉悦的家园。这里的寺庙不大,却成为这里人精神的寄托。农家小院果树绿意盎然,果香四溢,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新鲜蔬菜,鸡犬相闻,从满了农家祥和安逸的生活气息。尤其是这里人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古朴的生活方式,就如那酒坊里酿出的酒香,清香四溢,让人沉醉。作者处处用心去感受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写出了内心深处的安然惬意。文章自然明净,语句朴实顺畅,条理清晰,入题结尾前后呼应。这是一篇用心去体会自然的文章,值得推荐。感谢作者赐稿山水,期待作者佳作。【山水神韵:九井居士】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1:0 : 6 这是作者一次在山村里心与自然的对话历程,文章极具生活气息,接地气,感染力极强,堪为佳作!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2楼文友: 15:14:01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生活在噪杂里的我们太需要这些清新的抚慰!只是忙碌迫使我们无暇顾及!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多出去走走,别错过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孩子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两岁宝宝积食怎么办

两岁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小儿肠痉挛腹痛饮食注意什么
孩子嗓子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腰酸疲劳犯困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