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散文体不是落霞孤鹜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9-27

摘要:散文存在两种格式,一种是体制特色的,一种是络特色的,如今都在呈现,同步角逐…… 也看到媒体上说,中国文学界,对中国散文的现状很担忧,担忧得不行。问题无非是,僵化啦、死板啦、不够韵味啦,文字那么呆滞之类,但要知怎么改正,必须应该去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有心去落实解决措施,该上膏药的上膏药,该吃地黄丸的吃丸子,该让西医开刀的,也不要保守疗法。问题是,他们经常有这个心,没那个胆,因为,文学改革和出优质产品,比较起既得利益来真算不得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它如一个渣男,泡到了倒贴的妞,还要嫌好嫌坏,真要他放弃,或者转让,他马上就跟你翻脸,要挖你祖坟。

所以,在他们那个体制内,养着的,以及半养着的和散养着的,写散文是一种套路,基本上流行那种所谓的“纯文学腔”,叙事起来,要么非要把小事说到超凡境界,要么就是总有各种各样无病呻吟的感慨,一般情况是,他们总在写好之后,给人一种为文学而生的感觉,而假如不是按照那种套路写,可能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拿出手,因为他们多半写给同行看,写给窝里鸡看,同行要说像文学作品,那就对的,否则,认为很丢分,要成为落脚货了。

而在他们体制之外,自吃自,纯粹是爱好和娱乐心态,或者是为某种宣泄需要,多半活跃于络上的,写散文是另一种套路,大概是,无拘无束,虽有谋篇布局,却不刻意要精雕细琢,任由性情捉住文字,一会儿游街,一会儿揽胜,一会儿小情小调,或者是以小见大,从某个人某件事切入,写出社会人面桃花,狐首蛇身之类。第一讲的是有感而发,其次要真实再真实,再次是总能说清楚一个问题,或者虽没完全说清楚,但已经给人联想到了关键点上,打个比方,这好比路边排挡,档次是低,中吃不中看,有实惠,但不一定有面子。

自有文字之日起,古人就拿来写东西,先是写在甲骨上,记载哪个君王一些重大活动,再写在简帛上,纸头上,石碑上,青铜器上,一切可写的地方都写,然后有了文学,有了一个叫散文的体裁,而同僚之间的信札来往,和大臣给皇帝上疏奏本,等等都是散文,后人就总结说,散文是形散神不散,因为可以形散,所以尽管 恣肆,一气呵成,想写什么,只管直抒胸臆,不必说事先想好了,要好好构思一下,最好列个提纲,然后,下巨大力气抠字挖句,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似的,真是不需要那样刻意,思想如果毫无阻碍,性情假如完全真流,只要文字上有点功夫,基本上出来就是好散文,标准是,感人,感人,再感人。

也就是说,好散文,用最平常的语言,说出最动人的情节,只有动人的,才是感人的。如何做到动人感人,是辞藻华丽吗?是技巧逞能吗?都不是;唯有说真话,流真意,动真格,滴真血,叹真经。但这个真,是非常珍贵,一“真”难求,思想负担越多,顾虑也越多,顾虑越多,“真”越是不敢靠近,你真了,你纯粹了,“真”才会和你亲爱。体制原本是个伊甸园,后来繁殖多了,人多心杂,大家就开始穿好衣服,嘲笑和看不惯光屁股,再有慢慢学会了论资排辈,学会了拿文学当撅金的铁镐,因为关系复杂,讲真话有巨大风险,还可能丢了衣服和金子,于是,大家学会少讲真话,有时候不讲真话,有时候讲假话了还觉得内疚,再后来,讲假话连自己也被感动了,于是,假话被认为就是真话,结果全写到散文里去,园里的人都说这个好,那个可以得奖,园外的人看了则哀叹,伊甸园的人快要死了,因为没有了灵魂,体制内文学也好,散文也罢,从此就再也逃不掉这种宿命,出来了,回头再看看那些,恐怕死的心都可能有了。

就今天这种时代的存在,古人活几辈子也看不到的,我们却几年就看完,不是一个万花筒,是千万个叠加在一起的,所以假如真写,用真心写, 东西,真看到,看到真,老实说,就算那个写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神童王勃,随便一个作文好点的高中生就可以超过。事实上,过去在络上,以及圈被热转的散文,许多无论是内涵的丰富性,还是思想眼点高深厚,随便拿一篇出来跟古人名篇来比,都不是逊色,而是越色。体制怎么看,说真话,是不是把这些作者当“野鸡”,根本不值一提?说近点,就是常州这个地方入了作协的那几个,不是也时常流露出看不起那些的轻薄吗?尽管这几个,写的散文连入流都不能。所以说,体制散文,和体制外散文,永远阻隔一道墙,彼此只有看阅的关系,压根没有秋水长天的和谐,体制内经常在伊甸园内评定作品,互发奖杯,那园外的文字,好像和自己不是落霞孤鹜的关系,是猫跟老鼠。

人老了要摄入好营养,血流多了要给输血,孙中山都晓得要联共,目的是为了让本党有新鲜血液输入,增强活力,获得健康和保持长寿。伊甸园也时常吸收园外的新鲜,只是他们特别喜欢新鲜的东西自己投上来,还要充满太监和婊子的味道才好。其实,创作不一定就是自己出作品,如果自己实在憋不出好尿,发现园子外的好东西,并且举荐出来,并且向他说一声你真的很棒,加入我们吧,我们需要你,也是创作,而且属于创作出好作品的。跳出圈子,清醒一阵,洗尽铅华,脱离了浮躁和功力气息,再回头看一看其中问题,那也才会说出真话,道出真情,并且是不掺水的。

共 199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第一次听说散文还有个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分别。开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地一想,还真有这种现象。体制内的散文作家总感觉自己是正统的“执政党”,而体制外的散文写手都是“在野党”,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这些所谓的体制内作家,无论是从眼睛里冒出绿光,还是从鼻孔里喷出的浊气,都散发出一种很浓的“看不起体制外写手”的味道。体制外的散文写手若是在某个媒体获奖了,他们就会认为那是评委的眼光低,发现不了正统的好东西。所以说,体制散文,和体制外散文,永远阻隔一道墙,彼此只有看阅的关系,压根没有秋水长天的和谐,体制内经常在伊甸园内评定作品,互发奖杯。有无这种现象,荐与读者共赏。【:湖北武戈】

1楼文友: -28 19:51:02 当 墙内开花墙外香 时,体制内的散文作家们也会坐不住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

小孩肚子疼不消化怎么办

三岁小孩脾虚如何调理

宝宝积食一吃就吐怎么办
宝宝腹泻的治疗方法
儿童便秘是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