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稹有一首诗题做侠客行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2
唐代元稹有一首诗题做《侠客行》,其中有句曰:“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李白也曾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道,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其实从小都有挥之不去的侠客情结。
在国人的心目中,侠客不仅仅是指那些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还指那些急人之难、出言必行、锄强扶弱的豪侠之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淡泊名利、视死如归。
在古今中外的口头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和侠客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种客士,叫政客。
政客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意为献身于政治事业的人。它本来和侠客一样都似乎是褒义词。
可在现代社会,它变味了,成了贬义。现在的人们所说的政客,往往是指政治活动中的阴谋分子、两面派,甚至是政治野心家。
所谓政客,往往鼠目寸光,政治被他们作为一种交易。他们经常只有圈子利益而毫无公权信义,往往为达到个人或集团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和人们常说的政治家有很大的不同。
荆轲无疑是一个侠客,而燕太子丹虽然对荆轲有知遇之恩,但似乎算不上是一个政治家,充其量只是政客。
荆轲遇见燕太子丹,并不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也不是管仲遇见齐桓公、姜子牙遇见了周文王;而是侠客遇见了政客。
当侠客遇见了政客,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必死无疑”,而且只会让当时的局势或场面更加复杂化,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古往今来,政客都有两样绝技:其一,“阳骗”;其二,“阴术”。
所谓“阳骗”,就是光明正大地用大道理“骗”。政客之所以往往能办成政治家们办不到的事情,就是因为他精通“阳骗”。
比如,没有一个政治家能把大象装进冰箱,而政客就能办到。他会抓一只猫,让猫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承认或被迫被认同自己其实就是大象,然后利用媒体反复宣传再让民众相信。
这招当年秦朝的赵高就使用过,他在秦二世的朝堂上,成功地将一批鹿鉴定成了马。
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中原发生大面积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飞到汉中,啃光了庄稼,啃光了树木。政客们向唐僖宗汇报说,蝗虫飞到汉中后,不肯吃庄稼,自动爬在树上饿死。唐僖宗以为这是莫大的祥瑞,立刻带领文武百官焚香庆祝,而此时黄巢正在崛起。这也是政客们公开使用“阳骗”的最佳例证。
从历史上看,葬送一个国家的往往是政客。
“阳骗”这招,即使在现代,美国历届总统基本上都使用过,当年的萨达姆就是被美国总统利用强大的媒体攻势鉴定为了独裁分子,至今得利的唯有美国,而受苦受难的是伊拉克。
赵高不是政治家,是政客;唐僖宗的那些臣子们,不是政治家,是政客;美国的历届总统,其实也不是政治家,而是政客。赵高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唐僖宗的臣子们加速了唐王朝的腐朽,美国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冒充世界警察,制造了那么多冤假错案,包括当下的钓鱼岛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要使一个国家加速灭亡,与其武力攻打,还不如给他派一个深谙“阳骗”的政客。传说中的女娲娘娘就用这一招,瓦解了殷商。
所谓“阴术”,就是投机取巧、玩弄权术,特别是伺机暗杀。
燕太子丹曾做过秦国的人质,他是受不了人质的生活自己逃回燕国的。他作为燕国的储君,不考虑从根本上通过改变国策来解决燕国的危机,而是想到了暗杀,这不仅是刚愎自用,也是鼠目寸光。
他的这个不可能有任何作用的决定,不光害死了卫国的荆轲,在荆轲之前还害死本国的侠客田光,最后也害死了自己,当然也包括燕国。
况且,即使荆轲当年成功刺杀了秦王,不但不能解决燕国的危机,而且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
据说,当年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要人去重庆同蒋介石国民政府会谈,期间国民政府就曾有暗杀毛泽东的阴谋。其实即使毛泽东等要人遭遇不测,也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国民党在全国的颓势。
中东今天的动乱局势,以色列与美国负有主要责任,但是阿富汗拉登集团策划的撞楼行为,现在看来既不但没有实现他们的既“险恶”又“善意”的目的,而且拉登本人也被美国陆战队击毙。所以这种方法绝对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问题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控制。
如果荆轲活在现在,受雇于我国政府的某一要员去刺杀日本首相或菲律宾总统,即使刺杀成功,恐怕也未必能解决钓鱼岛危机或黄岩岛危机,只能贻笑天下。
所以说,当荆轲接受了燕太子丹的请求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他必然失败的结果。
今天,许多人都为荆轲叫好,认为荆轲身上体现的以弱小的个体反抗 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有人却违背历史真实,认为荆轲还是具有政治价值观和抱负的理想主义者,甚至认为他超越物欲,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国家民族、自由正义等形而上学的信念上,这些,其实都是极其错误的。
要说勇气和牺牲精神,包括侠义精神,荆轲身上的确有,谁也不能否认;但是,要是说荆轲身上还有国家民族和自由正义等公权信念,那就在罔顾历史了。
荆轲是卫国人,刺的是秦王,而且明显是为了燕国的利益,这与国家与民族信念何关?同时,燕秦交战,如何认定燕是自由正义而秦是非自由非正义,这些与自由正义等公权信念何关?
如果今天有一个德国人为了中国的利益刺杀美国总统未遂,不知是不是就是国家民族与自由正义的信念的典型体现呢?
更何况,荆轲刺秦在前,秦始皇的暴政在后,我们不能因为憎恨秦始皇的专政与暴政,就怀着“复仇”的心理而肯定荆轲刺秦的合理性以及正义性。
说到底,我觉得,荆轲充其量就只是一个侠客,而且是一个遇见了政客的侠客。
当然,荆轲也决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主义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他只是我国古代典型的一个侠客。仅此而已。
其实,早在汉朝时,司马迁在其《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一文的结尾处,既谈了自己对荆轲的看法,也谈了自己对侠客的共同看法: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可见司马迁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等六位刺客立传,也仅仅只是旌表其六人“立意较然,不欺其志”而已矣。即:司马迁也仅仅只是赞扬了他们言行一致、诚信守约、说到做到的性格与品质而已。
换句话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做人的第一要义就是“立意较然,不欺其志”,他认为刺客是最典型的义士。为了推崇刺客、游侠这种重义轻命的无畏,也为了阐释自己所敬佩的义,同时为了弘扬义士精神,司马迁才给他们立的传,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荆轲。
另外,近代著名朴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早在1906年就在其《革命道德说》一文中,对荆轲等一干人等的做法予以了质疑:“吾於是知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
用章太炎先生的观点来说,荆轲借人头去刺杀秦王应该是缺私德,既缺私德,肯定也不会顾忌公德,这样的人不能去从事革命,即使是从事革命了,也必将对革命的前途无益。
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一样:一个乱世的社会里,毫无原则的使用武力,会使得动荡的局势更加混乱;在一个盛世里,那纯粹就是非常讨厌的东西。
侠客在明、清以后,逐渐消失。而到了近代随着热武器的普及,那种生活就更加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还不要说,现在几乎整个世界都已经步入了法律相当完备的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借口自由和正义,滥用公权力恣意妄为。
荆轲其实就仅仅只是一个侠客,武侠文化在制度和法律不完善的时代,大有市场,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它似乎只有一种出路:那就是自然消亡,并只存留于过往传说。 共 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如何评价荆轲?文章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解读,把作者新颖的观点展示了出来。首先,文章从政治的利用角度,鲜明地指出荆轲只是侠客,他遇到的主子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文章重点分析了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分析了政客们为达到个人目的使用的“阳骗”和“阴谋”手段,并用作者的观点剖析解读历史人物和今天世界一些国家的做法,分析和论述都是有说服力的。文章第二个重点,就是论述荆轲的行为,文章引述了司马迁的评价,引述了章太炎的质疑,这些分析论述对我们更为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言行,是有帮助的。文章最后明确指出了荆轲的侠客行为对于我们今天的毫无意义。文章观点明确,论述角度和层次清晰,论述有说服力,既联系历史又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环境,使文章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好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50652】
1 楼 文友: 201 -05-06 20:46: 1 文章的解读观点读出了新颖性,对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是有帮助的。 语文教师柳州牛皮癣医院咋样希爱力治疗前列腺怎么选口感符合儿童需求的止咳药
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道,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其实从小都有挥之不去的侠客情结。
在国人的心目中,侠客不仅仅是指那些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还指那些急人之难、出言必行、锄强扶弱的豪侠之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淡泊名利、视死如归。
在古今中外的口头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和侠客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种客士,叫政客。
政客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意为献身于政治事业的人。它本来和侠客一样都似乎是褒义词。
可在现代社会,它变味了,成了贬义。现在的人们所说的政客,往往是指政治活动中的阴谋分子、两面派,甚至是政治野心家。
所谓政客,往往鼠目寸光,政治被他们作为一种交易。他们经常只有圈子利益而毫无公权信义,往往为达到个人或集团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和人们常说的政治家有很大的不同。
荆轲无疑是一个侠客,而燕太子丹虽然对荆轲有知遇之恩,但似乎算不上是一个政治家,充其量只是政客。
荆轲遇见燕太子丹,并不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也不是管仲遇见齐桓公、姜子牙遇见了周文王;而是侠客遇见了政客。
当侠客遇见了政客,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必死无疑”,而且只会让当时的局势或场面更加复杂化,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古往今来,政客都有两样绝技:其一,“阳骗”;其二,“阴术”。
所谓“阳骗”,就是光明正大地用大道理“骗”。政客之所以往往能办成政治家们办不到的事情,就是因为他精通“阳骗”。
比如,没有一个政治家能把大象装进冰箱,而政客就能办到。他会抓一只猫,让猫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承认或被迫被认同自己其实就是大象,然后利用媒体反复宣传再让民众相信。
这招当年秦朝的赵高就使用过,他在秦二世的朝堂上,成功地将一批鹿鉴定成了马。
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中原发生大面积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飞到汉中,啃光了庄稼,啃光了树木。政客们向唐僖宗汇报说,蝗虫飞到汉中后,不肯吃庄稼,自动爬在树上饿死。唐僖宗以为这是莫大的祥瑞,立刻带领文武百官焚香庆祝,而此时黄巢正在崛起。这也是政客们公开使用“阳骗”的最佳例证。
从历史上看,葬送一个国家的往往是政客。
“阳骗”这招,即使在现代,美国历届总统基本上都使用过,当年的萨达姆就是被美国总统利用强大的媒体攻势鉴定为了独裁分子,至今得利的唯有美国,而受苦受难的是伊拉克。
赵高不是政治家,是政客;唐僖宗的那些臣子们,不是政治家,是政客;美国的历届总统,其实也不是政治家,而是政客。赵高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唐僖宗的臣子们加速了唐王朝的腐朽,美国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冒充世界警察,制造了那么多冤假错案,包括当下的钓鱼岛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要使一个国家加速灭亡,与其武力攻打,还不如给他派一个深谙“阳骗”的政客。传说中的女娲娘娘就用这一招,瓦解了殷商。
所谓“阴术”,就是投机取巧、玩弄权术,特别是伺机暗杀。
燕太子丹曾做过秦国的人质,他是受不了人质的生活自己逃回燕国的。他作为燕国的储君,不考虑从根本上通过改变国策来解决燕国的危机,而是想到了暗杀,这不仅是刚愎自用,也是鼠目寸光。
他的这个不可能有任何作用的决定,不光害死了卫国的荆轲,在荆轲之前还害死本国的侠客田光,最后也害死了自己,当然也包括燕国。
况且,即使荆轲当年成功刺杀了秦王,不但不能解决燕国的危机,而且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
据说,当年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要人去重庆同蒋介石国民政府会谈,期间国民政府就曾有暗杀毛泽东的阴谋。其实即使毛泽东等要人遭遇不测,也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国民党在全国的颓势。
中东今天的动乱局势,以色列与美国负有主要责任,但是阿富汗拉登集团策划的撞楼行为,现在看来既不但没有实现他们的既“险恶”又“善意”的目的,而且拉登本人也被美国陆战队击毙。所以这种方法绝对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问题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控制。
如果荆轲活在现在,受雇于我国政府的某一要员去刺杀日本首相或菲律宾总统,即使刺杀成功,恐怕也未必能解决钓鱼岛危机或黄岩岛危机,只能贻笑天下。
所以说,当荆轲接受了燕太子丹的请求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他必然失败的结果。
今天,许多人都为荆轲叫好,认为荆轲身上体现的以弱小的个体反抗 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有人却违背历史真实,认为荆轲还是具有政治价值观和抱负的理想主义者,甚至认为他超越物欲,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国家民族、自由正义等形而上学的信念上,这些,其实都是极其错误的。
要说勇气和牺牲精神,包括侠义精神,荆轲身上的确有,谁也不能否认;但是,要是说荆轲身上还有国家民族和自由正义等公权信念,那就在罔顾历史了。
荆轲是卫国人,刺的是秦王,而且明显是为了燕国的利益,这与国家与民族信念何关?同时,燕秦交战,如何认定燕是自由正义而秦是非自由非正义,这些与自由正义等公权信念何关?
如果今天有一个德国人为了中国的利益刺杀美国总统未遂,不知是不是就是国家民族与自由正义的信念的典型体现呢?
更何况,荆轲刺秦在前,秦始皇的暴政在后,我们不能因为憎恨秦始皇的专政与暴政,就怀着“复仇”的心理而肯定荆轲刺秦的合理性以及正义性。
说到底,我觉得,荆轲充其量就只是一个侠客,而且是一个遇见了政客的侠客。
当然,荆轲也决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主义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他只是我国古代典型的一个侠客。仅此而已。
其实,早在汉朝时,司马迁在其《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一文的结尾处,既谈了自己对荆轲的看法,也谈了自己对侠客的共同看法: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可见司马迁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等六位刺客立传,也仅仅只是旌表其六人“立意较然,不欺其志”而已矣。即:司马迁也仅仅只是赞扬了他们言行一致、诚信守约、说到做到的性格与品质而已。
换句话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做人的第一要义就是“立意较然,不欺其志”,他认为刺客是最典型的义士。为了推崇刺客、游侠这种重义轻命的无畏,也为了阐释自己所敬佩的义,同时为了弘扬义士精神,司马迁才给他们立的传,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荆轲。
另外,近代著名朴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早在1906年就在其《革命道德说》一文中,对荆轲等一干人等的做法予以了质疑:“吾於是知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
用章太炎先生的观点来说,荆轲借人头去刺杀秦王应该是缺私德,既缺私德,肯定也不会顾忌公德,这样的人不能去从事革命,即使是从事革命了,也必将对革命的前途无益。
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一样:一个乱世的社会里,毫无原则的使用武力,会使得动荡的局势更加混乱;在一个盛世里,那纯粹就是非常讨厌的东西。
侠客在明、清以后,逐渐消失。而到了近代随着热武器的普及,那种生活就更加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还不要说,现在几乎整个世界都已经步入了法律相当完备的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借口自由和正义,滥用公权力恣意妄为。
荆轲其实就仅仅只是一个侠客,武侠文化在制度和法律不完善的时代,大有市场,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它似乎只有一种出路:那就是自然消亡,并只存留于过往传说。 共 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如何评价荆轲?文章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解读,把作者新颖的观点展示了出来。首先,文章从政治的利用角度,鲜明地指出荆轲只是侠客,他遇到的主子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文章重点分析了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分析了政客们为达到个人目的使用的“阳骗”和“阴谋”手段,并用作者的观点剖析解读历史人物和今天世界一些国家的做法,分析和论述都是有说服力的。文章第二个重点,就是论述荆轲的行为,文章引述了司马迁的评价,引述了章太炎的质疑,这些分析论述对我们更为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言行,是有帮助的。文章最后明确指出了荆轲的侠客行为对于我们今天的毫无意义。文章观点明确,论述角度和层次清晰,论述有说服力,既联系历史又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环境,使文章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好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50652】
1 楼 文友: 201 -05-06 20:46: 1 文章的解读观点读出了新颖性,对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是有帮助的。 语文教师柳州牛皮癣医院咋样希爱力治疗前列腺怎么选口感符合儿童需求的止咳药
上一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关阅读
- [人生哲理]恋就是让一个笨手笨脚的小女孩有人照顾 有人惦记 如果让她哭 你算什么男子汉 你算大笨蛋 艾特ta热门
- [人生哲理]消息称华为将于 6 月初释出 Freebuds Pro 2 耳机等新品
- [人生哲理]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 [人生哲理]白花30买了2斤皮皮虾,煮熟后都蜷成一团,老渔民:你赚到了
- [人生哲理]比拼性价比,还有比moto X30冠军海外版更卷的旗舰存在吗?
- [人生哲理]时尚媒体|梵克雅宝妻女Alexandre Benjamin Navet 演绎诗意花园|广州时尚媒体
- [人生哲理]“失联”近半年,董卿丈夫有了新消息!明天起正常履职董事长!去年财富超100亿,如今旗下上市公司即将开
- [人生哲理]中远海控(601919.SH)发预盈 广深铁路保持高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647.16亿元 同比增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