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永远留存大汉血脉杂文随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18

《娄敬风物》一书在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新形势下问世,是永寿县、咸阳市乃至陕西省的一大喜事,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新篇,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意义极为深远。

弘扬先进文化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承,相互补益。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提出过“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著名论断。当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学说和科学论断,都是针对广义的大文化而言的,但也包含着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这个大文化的重要分枝。如此看来,出版《娄敬风物》一书,是一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既有功于当代,又流芳后世的大喜事。

《娄敬风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尽管收录于本书的作品既有史传文章,又有诗词歌赋;既有民间传说,又有楹联碑文;既有游记散文,又有书画摄影……但是静下心来欣赏《娄敬风物》,无不觉得该书是大汉文化的一缕血脉,关中文化的一枝奇葩。《娄敬风物》的突出特点是生动、内敛、庄严又不乏情趣,富有大汉文化的雄奇、阳刚之美。书中选编的各类文章、资料,无不透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气息,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汉气息,一种百折不挠的关中气息,一种生动活泼的时代气息……这些气息是千百年来历史、环境、地域、人文赋予大汉文化的特质,赋予关中文化的风采。也是我们永寿特有的勤劳善良、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娄敬风物》所具有的已不仅仅是资料价值、观赏价值,还有历史价值和资治价值。

当前,正值国家深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潮流中创新大汉文化,把永寿的各项事业抓好。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留存大汉文化的血脉,更重要的是发挥该书的教化作用,弘扬娄敬的人文精神。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从小浸润在大汉文化的蜜罐里,却往往不觉得它的雄奇和博大,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就一定要研究娄敬,认识永寿,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发娄敬山,建设新永寿。这是我们的,也是编纂《娄敬风物》的目的。

王芳闻、张晓儒、秦力等同志不避寒暑,青灯黄卷,殚精竭虑,为娄敬山文物保护及文献整理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值此《娄敬风物》出版发行之际,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是为序。

共 91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又一力作诞生!祝贺!《娄敬风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尽管收录于本书的作品既有史传文章,又有诗词歌赋;既有民间传说,又有楹联碑文;既有游记散文,又有书画摄影……可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也问好王芳闻、张晓儒、秦力等同志,辛苦了!随笔有新意,欣赏!推荐!【:田 冲】

月经量少可以中药调理吗

月经量少的中药调理

乳房疼痛怎么治疗

中成药的小儿感冒药
中风病人康复后的饮食
孩子不吃饭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