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沙漠变草场农民年收入增9倍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9-25
沙漠变草场 农民年收入增9倍
北票市大板镇黄土坎村的王玉喜承包了300亩的草原,所种牧草可以养殖10头牛,一年收入10万元。辽沈晚报胡婷婷摄
4年的治理,不仅仅使辽西北那满眼白沙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张张绿毯,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票市大板镇黄土坎村的王玉喜家门前就是他承包的300亩草原。如今已郁郁葱葱的草原,10年前却是布满石头的荒山。1995年,王玉喜用3000元承包了门前的300亩草原。当时也是想承包了草地喂点牲口。但山上根本没有多少草,养五六头牛都不够吃的。王玉喜说。而且那时候都没有围栏,人、畜都可以随便进入草场,王玉喜一年也就收入一万元左右。
而从2009年开始,经过四年的封山禁牧、围栏育草,把人和牲畜禁封在治理区外。使治理区内的自然野草和补播牧草得到了严格保护。现在一年牧草产量能达到40万斤,可以养10头牛。光养牛,王玉喜每年就能收入10万元左右,是以前的10倍。
而据省畜牧兽医局初步估算,沙化草原经过2到3年的治理,平均5亩地可养1只羊,辽西北300万亩治理草场可养羊60万只,1只羊保守纯利200~300元,平均每年治理区农民可获纯利润1.2~1.8亿元以上。
除了利用牧草养殖牲畜赚钱,草籽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
治理区内种植的都是沙打旺、紫花苜蓿、荆条、柠条等优良牧草,不仅带来了生态价值,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辽西人能卖畜草,过去没听说过,但现在可不是新鲜事。朝阳市的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给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平均产15斤草籽,可以卖80元左右。那么承包2000亩的草原,光卖草籽一年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
彰武县四合城乡三官村农民刘启山,还在草地上种松树苗,卖给很多单位和村民。很多沈阳的单位都来我这儿买松树苗,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刘启山说。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进行4年多,当地群众反映辽西北的雨水比过去大多了,降雨次数也频繁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往的干旱,粮食也连年大丰收。这都是因为现在草多盖住了地皮,涵养了水源,植被好雨水就多。北票市大板镇的农民说。
在彰武县,草原的逐渐恢复也使得粮食的亩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封闭治沙前,农民春季得播种2到3次。因为一刮风沙,种子就不知道被吹到那里去了,每亩玉米产量也就在800斤左右。彰武县四合城乡主管农业的副镇长高春双介绍。
而现在播种一次就行,因为不再有沙尘暴。每亩玉米产量也达到了1300斤左右,是以前的2倍左右。高春双说。
辽沈晚报胡婷婷
宝宝不消化肚子疼怎么办
小孩拉肚子厉害怎么办
婴儿受凉吃什么药
上一篇:较好评论固网宽带市场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