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二舅的一辈子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19
摘要:说到二舅,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家世。二舅的祖上世代农民,是租种地主田地的佃户,以种庄稼为生。到了外祖父这代,由于他认识几个字,再加上头脑睿智灵敏,生活有了少许好转,慢慢地从无田的佃农到自己拥有了田地七亩,一条耕牛,日子似乎有了点滴起色。一个偶然的机会,给舅舅家带来了转机。 一天,姐姐打来,说二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仿佛重锤一锤一锤地敲打着我的心,心脏就像撕裂一般的疼痛,二舅那命运多舛的一生终于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带着诸多遗憾就这样永远地走了。
说到二舅,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家世。二舅的祖上世代农民,是租种地主田地的佃户,以种庄稼为生。到了外祖父这代,由于他认识几个字,再加上头脑睿智灵敏,生活有了少许好转,慢慢地从无田的佃农到自己拥有了田地七亩,一条耕牛,日子似乎有了点滴起色。一个偶然的机会,给舅舅家带来了转机。
家里的几间破草房,摇摇欲坠且风雨飘摇,再加上连个隔墙都没有,一到寒冬腊月,风霜雨雪,冷飕飕的寒风直往家里灌。外祖父早就想把家里隔墙砌起来,也好歹挡点风寒。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外祖父牵着耕牛,挑好那亩较为肥沃的田地,选好这块田间的一角,先在这块地头打好围埂,灌上干湿适中的田水,然后外祖父赤着双脚牵着耕牛在这块田里转圆圈,转啊、转,直到将这田泥被这条牛和外公双脚踹得烂熟为止,就像是面点师傅和面一样,把烂泥踹得柔烂劲道就是。然后用一块木制的模具,形状大小正好是一块土坯模样,和现在的红砖相比略微大一点。选一块干净平坦的场地,把踹熟的烂泥一担担挑到场地上,外公手执这块模具,摆放在场地上,用双手捧起一大捧烂泥,用力摔进这木制的模具里,再用左右两手左一把右一把平平一抹,两手轻轻将模具端起,这模具就像是抹上了一层油,轻巧地脱离了烂泥,一块美观润滑的土坯就做好了。趁着天晴,再请上几个人(一般是换工),一天下来,场地上就摆满着一大片整整齐齐的土坯,经过几个大太阳晒干、码好,盖上厚实的稻草,单等砌墙待用。
这第一次的土坯,除去自家砌墙用之外,还剩余不少。这时正好有一位乡邻家里盖好了草房急需土坯隔墙,就央求外祖父将这剩余的土坯卖给他,外祖父拗不过这位乡邻,只好谈好价钱卖给了他。也就从这时起,外祖父就一边耕种庄稼,一边就真正做起了踏土坯的买卖。生意还很红火。有时一批还没做好,就已经订购一空。虽然踏土坯是个辛苦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下来累得全身酸痛腰都直不起来,但外祖父心里还是很高兴。
就这样久而久之,外祖父积攒了一些钱财。旧社会那些手无寸田或有几亩田地的农民,总是渴望拥有自己的田地或者对自己少有的田地加以扩展。外祖父就这样把积攒的钱财购买了几亩田地,又牵来了两头耕牛,雇了几位帮工。家境就这样渐渐地殷实起来。
由于外祖父受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四个子女中,唯独就给二舅上了学。母亲虽然伶俐聪慧,但由于是姑娘,在家又是老大,读书自然就没有她的份,下面的小舅笨拙只是出苦力做活的料,小姨生来残疾是兔唇,更是可悲可怜。只有二舅从小就聪明过人,记性相当惊人,学什么会什么,外祖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心想把他培养出来出人头地,也好给他撑撑老叶家的门面,光宗耀祖。二舅果然不负外祖父及家人的众望,上学成绩一路攀升,甚至还连续跳级,从二年级直升四年级。后来顺利考上了当地有名的中学。
农村给儿子订媳妇比较早,直到现在也还是有这传统。二舅高中还没毕业,外公就张罗着要给他订亲。由于二舅一米八四的个头,长得又眉清目秀,文质彬彬,棱角分明的脸型,文静中透着睿智,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可以说是帅呆了,再加上是根本人家,家境也不算差,自然为其说媒的人也就踏破门槛。最后外祖父选中了镇上(我的老屋一文提到的明清古镇)一户姓徐的大户人家结为了亲家,可以说是随了外祖父的心愿,门当户对。
二舅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大学第二年的寒假,就在外公的威逼下,与徐家姑娘也就是我后来的舅母成了婚,两年后,也就是二舅大学毕业那年,生下了他们的大女儿“带男”。
一九四九年,随着全中国的解放,土地改革以及划分阶级成分的运动如火如荼。外祖父家虽然是农民,且饱尝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踏土坯售卖,但由于买了田地,购了耕牛,雇了长工,有了剥削的现象,自然就被划成了地主成分。按照母亲后来跟我们的说法,外祖父家的成分应该是属于“劳动地主”。对于不识字的母亲理解,显然她对划分成分的认识是肤浅的,但也不能不说是没有一点道理。
二舅大学毕业正是解放初期,唯成分论正在潮头。由于受家庭成分的影响,本该留校的他,被分配到离家八十多里路的一所乡村中学任教。也就是在这年的腊月快要过年时,外祖父染疾而不治,带着一生的劳累和那弯曲的背,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丢下了一串儿女情长。
舅妈是集镇上的人,家里祖辈都是做生意,家境富足,应是大家闺秀。人又长得白净漂亮,深得家人宠爱,为此养成了娇嗔的性格,婚后整天娇滴滴的不会做事,自然不得婆母也就是我的外祖母喜爱。自打舅妈生过大女儿后,就经常往返于二舅工作的单位,这样对舅舅的工作多少有点影响。
随着二女儿银桂、三女儿带弟的相继出生,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阴影。农村的重男轻女的传统,难免给二舅带来苦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生了三个赔钱货,一心想要生个儿子的二舅感到很无奈,夫妻两人也经常为此而吵闹,舅妈每逢这时,就觉得自己不争气亏欠了舅舅,只有暗自垂泪伤心。没有任何办法,那时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家家妇女都是一直生到不能生育为止。此时的舅妈只有一次又一次怀孕,而每次生下来都是女孩,让他们期盼的心又一次次跌入深渊,带着破碎和失落而再次听天由命。
一九五七年一个秋日的傍晚,天气阴沉着脸,绵绵的细雨下个不停,风也轻轻地吹着,树上的黄叶随着这秋风秋雨一个劲地往下落,仿佛让人觉得心情压抑。母亲正在厨房锅灶上忙乎着晚饭,一边还在照应着幼小的我们,忽然听到一声:“姐”低沉的招呼声,惊得母亲猛然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弟站在身后。背上斜背着一床铺盖卷,衣服不整,头发枯槁,一脸的倦怠。母亲仿佛感到有什么不详的预兆。在母亲一再追问下,才知二舅被打成了右派,被政府辞退。
一九五六年至五七年,一场整风和反右运动犹如滚滚浪潮袭来,对于家庭出身不好的二舅来说,可谓是如履薄冰难逃劫难。尽管校领导根据他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想极力保护他,但难挡政治潮流的风浪,最后还是被打成右派,开除了公职遣送回乡务农改造。就这样二舅回乡当了一名农民,面对现实,对于读了十几年书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二舅来说,确实很难,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从此他就样样从头学起,不到两年功夫,他就学会了犁田打坝、栽秧割稻,样样农活精通,成了名符其实种庄稼的好把式。脏活累活抢在前,深得社员们好评。
这时二舅又生了换子和大明两女儿。不知怎的,舅妈她们如此盛产“千金”,此时二舅膝下已经开了五朵花,生活的担子很重。
由于五八年开始的脱离实际的浮夸风,谎报亩产超千斤和洪涝灾害,还有苏联的债务等内忧外患,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也就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农村人所经历的“粮食关”。大批农民没有粮食吃,以至于走路时看着看着就倒在路边,饿死了。笔者就亲眼看见我们同村一位大婶,在回村的小径上,往地上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那时只有五六岁的我,按理说有些事情是不可能记清楚,但就这亲眼见到的悲惨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六零年夏日的一天,银桂和带弟已经两天米粒没有过喉,家里实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出来充饥,两个女儿已经饿得不行,连下地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站都站不稳,她们两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学校上学了。舅妈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饿成这样,心里就像是万枚钢针刺戳那样痛,大人还可以忍耐,可孩子她们还太小啊!舅妈就拿着个小布包,出门想寻点什么吃的。她走到集镇上粮站门口,看见地上有一小堆久违的稻壳,舅妈喜出望外,就用小布包装了一包拎回家,把稻壳放进磊窝里,用石硾将它碾碎,再把碾碎的稻壳面做成粑粑,闻起来似乎带有米面的香味。几天没吃的两个孩子,看见这“粑粑”,急不可耐地饿狼似的吃起来,一连吃了好几个,就这天晚上她们是饱着肚子睡下了,可第二天一早,舅舅舅妈没有听到女儿房间有丝毫动静,就去房间一看,银桂和带弟竟然一头一个,已经停止了呼吸,嘴角还有吐出来的稻壳面,双双死在了一张小床上。正值花季少女的银桂和带弟,学校优秀的三年级学生,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她们还在梦中的世界。舅舅舅妈悲痛欲绝,那声声撕心裂肺的哀嚎,那惨不忍睹的场景,无不令人心酸伤悲!舅妈悔不该给她们稻壳吃,硬是糟心致死啊!两个漂亮乖巧女儿的死,给二舅带来多么大的伤痛和打击!
一九六五年冬天,已经四十九岁的他,又迎来了他们老年得女的烦恼,舅妈生下的又是女孩,对于他们一心想要个男孩的想法已经彻底成为了泡影,再也不能实现了。掐指一算,舅妈他们总共生下了九个女儿,这最小的女儿就取名“老九”。按照当地农村的讲法,舅妈她是犯了九女心。除去生下来生病夭折和粮食关饿死的银桂和带弟,活下来的还有四个女儿。此时的大女儿带男已经出嫁成婚,下面的三个也都个个出落水灵如花一般。随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说媒的也就络绎不绝。
此时的二舅随着年龄的增长,背部也因生活的重压略显弯曲,有些体力活似乎已经干不动了。想着女儿们的婚事,考虑老两口老来无靠的后顾之忧,舅舅和舅妈商量着招个女婿回来,也好让他们老了顶起门面。可像二舅这样的家庭,除去一串女孩,那就什么也没有,穷的叮当响,又有谁愿意来倒插门?就在老两口犯难之时,一位可靠的乡邻介绍了一家人家,这人家住在大山里,家里弟兄二人,年龄不相上下,愿意“换亲”作为亲家。双方经媒人撮合,家长两边相互都看了“门楼”,谈妥条件定下婚约。二舅家的“换子”嫁过去作为对方老大做媳妇,对方老大的弟弟倒插门进到了二舅家,和二舅最漂亮的女儿“大明”喜结连理。结婚那天舅舅特地请了我们去喝杯喜酒。看着表妹婿虽然长相是损了点,表妹大明与他相配确实是亏了,但看他老实本分人还不错,也就放心了。经过后来生活的考验,表妹婿确实挺孝顺,凡事都征求舅舅的意见,对他们老两口也孝敬有加。我每次回去都打听舅舅家的境况,我哥我姐都说这女婿挺好!这是二舅舅妈老来得福,终归称心如意了。
一九七八年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大部分右派也就在这年得以平反。二舅如沐春风,久违的笑容绽放在脸上,同年摘掉了右派帽子,并且被队里社员推选为生产队长。一天二舅在镇上邂逅于当年的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已经在区政府谋得一官半职,出自对二舅的关心和了解,让二舅把五七年打成右派后失去公职的情况用书面形式一并交到地方政府,看看是否能有点生活补助。二舅详细地把当时的前前后后情况整理成厚厚一摞资料,不止一次地找到地方政府,可办事人员看了很是无奈,回应是当年这种情况太多,上面也没有明确指示,实在没有办法一一兑现,建议舅舅去省城信访,看有什么答复。
为此,二舅又辗转托付在省外贸供职的远房外孙,要他尽力帮忙。这位远房亲戚对二舅当年打成右派失去公职十分怜悯,工作之余一次次去信访办,尽管多次碰壁,但信访办最后还是接待了他,对二舅的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和资料的审阅,最后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在五七年比较普遍,知识分子下放农村务农太多。于是给了一张打印的纸条,上面的批示是:要求地方政府每月给予生活补贴二百元。二舅失去公职一事就这样打发了,更没有对他失去公职的那些年给予丝毫的工资补发。既然对右派给与了平反,那么那些年失去公职的损失就应该给予合理的补偿,但这些不公正的事情又到哪里去讨个说法?!更何况对于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已经没有精力去打这场不公正的官司了。
一九八一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接到二舅一封厚厚的信件。二舅可好?我拍不急待地拆开,那一行行俊秀的小楷映入我的眼帘。信上除去要我好好工作等字句以外,再就是希望我能否在省城给九姑娘找份工作。看着二舅那不算非分的托付,可我却感到万般无奈。当时我刚调到省城不久,自己脚跟还没站稳,人生地不熟。那时不像现在经济活络放开,尤其是改革开放,我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农村一样,农民进城务工普遍喜人,但那时除去铁饭碗,想找一份临时工都难。一个小小的臣民,我又到哪里给九姑娘找工作?但又怕二舅失望,只好求爹爹拜奶奶,终于在一家羽绒衫厂找到一份临时工作(那时羽绒衫生产技术还不那么先进),将那大片鸭毛撕碎,按撕碎鸭毛的重量给付工资,包住宿,管一餐中饭。九姑娘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又去了一家刺绣厂,并在那里与一位同在厂里工作的郊区农民认识,通过了解后,作为男朋友相处,后来就成为了二舅最小的女婿。
二舅每次到九姑娘那里,总要来我这里看看。临走时我总要塞给他百把二百的,让他买点香烟什么的。不光他来时我时而给一点,到我姐姐那里姐姐也同样塞一点。二零零一年中秋节,我正好回去探亲,在姐姐的提议下,我们姐妹一起去了二舅家,只有我们工作在外地,二舅认为我们姐妹到来应是稀客。此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舅,看得出是最高兴的一次。看得出二舅那满脸道道沟壑,竟然像朵朵绽开的秋后菊花,开心极了,还特地请了队上有名望的老人陪着我们,大家频频举杯敬酒,我虽然不会喝酒,但那天我也破天荒地倒了一杯白酒,陪着二舅喝。酒桌上二舅期盼我们待到他九十大寿时再来给他祝寿。饭后我走到里屋,看见一口红漆漆的寿材摆在房间里,据说这口寿材已经准备好几年了。
可二舅终归没有盼到九十大寿那天,二零零二年的岁尾,八十五岁高龄的舅舅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余有现金七千多元。这些钱一部分是我们平时给他的一些零花钱以外,就是每到过年时,他给附近几个村写对联时乡亲们给的。当时农村殡葬制度还没有那么严格,女婿就用舅舅部分现金,上缴了生产大队,算是买了一个土葬,睡上了早已备好的那口红漆漆的寿材,了却了舅舅生前土葬的愿望。
虽然舅舅一生命运多舛,但也算是寿终正寝吧......
共 550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用深情的语言,回顾了命运坎坷的二舅一生。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庭,后来靠着外祖父的精明能干家庭富裕起来,上了学有了文化,上了大学,在家庭的做主下,娶上了媳妇,但随着家庭的成分被错划,前途受到影响,本该留校的他,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后来,外祖父去世,二舅的女儿门相续出世,舅妈生的都是女儿,这让一心想要生个儿子的二舅感到很无奈,夫妻间吵闹不断,期盼的心又一次次跌入深渊,心情也很灰暗。但祸不单行,一场整风和反右运动犹如滚滚浪潮袭来,二舅又被打成了右派,被遣返回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此时,二舅膝下已经开了五朵花,生活的担子很重。但不幸的是,在那饥荒的年代,他的两个女儿因为误食了舅妈捡来的稻壳做成的“粑粑”,中毒而亡,给了二舅沉重的伤痛和打击。舅妈总共生下了九个女儿,活下来的还有四个女儿。最后,他们用换亲的方式招来了一个上门女婿,二舅舅妈老来得福,也算称心如意了,为了得到公正的待遇,二舅东奔西走,托人找关系,只得到每月给予生活补贴二百元的待遇,对于其他的损失,丝毫没有给予补偿,而二舅也淡然面对。作者也给予二舅不少的帮助,把二舅的九姑娘在省城托人给找到了工作,成家立业,到了二舅家里,受到二舅贵宾般的待遇,二舅走了,留给作者的只有深深的思念。散文真情涌动,命运多舛的二舅一生,是那个多舛的时代缩影,有多少像二舅一样的老实本分的人,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造成了一生的不幸福,散文催人泪下,让人嘘唏不止,心生怜悯,而二舅对生活豁达的态度,宽阔的胸襟,让人敬佩!但愿天堂里的二舅幸福!语言朴实流畅,情感丰富,把时代的境遇和个人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把对二舅的浓浓亲情倾诉在文章中,让人感动,心生共鸣。荐赏,问候作者!【:刘柳琴】【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72227】
1楼文友:201 - 18:21:54 问候雪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1楼文友:201 - 22:12:54 多谢柳琴社长!在这热浪滚滚的夏日为我文章,真是辛苦了!
2楼文友:201 - 18:24:4 一篇真情涌动的散文,真实地再现了二舅,一个生活态度豁达,胸襟宽广的老人坎坷的一生,老人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敬佩,但愿老人在天堂里幸福!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2楼文友:201 - 22:15:29 一篇平凡白话的文字,配上这精美到位的按语,顿时给我的文字添光加彩!再谢社长!
楼文友:201 - 18:25:5 祝雪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 楼文友:201 - 22:16:1 雪梅深谢社长鼓励!给您敬茶!
4楼文友:201 - 12:41:51 恭喜你佳作成精!杨柳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4楼文友:201 - 22:18:15 感谢雨春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雪梅只有更加努力才是!问候您!
5楼文友:201 - 19:2 : 9 真情的提炼,生活的沉淀,读来让人感慨良多。 爱好广泛,待人真诚,追求真理,营造高质量人生。
回复5楼文友:201 - 22:19:18 感谢天蓝朋友来访留墨雅赞!雪梅给您敬茶!
6楼文友:201 - 02:27:25 拜读雪梅美文,欣赏朋友文彩,祝开心快乐!
回复6楼文友:201 - 21:11:4 感谢逸文老师留墨雅赞!雪梅给您敬上好茶!也祝您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7楼文友:201 - 1 :51:27 祝贺雪梅美文成精,祝您再接再励,再创佳绩!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7楼文友:201 - 21:1 :07 多谢柳琴社长鼓励,我要向您学习!一直努力吧!
8楼文友:201 - 18:0 :19 一篇几千字的文里包裹着一个老实人的人生,虽然命运多舛,但却能脚踏实地走过每一天。作者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亲情的温暖,感动人心,欣赏学习,问好雪梅,遥祝安好!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8楼文友:201 - 10:19:10 感谢草根老师留重墨雅评!是啊,只因家庭成分,竟然改变了舅舅一生的命运,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吧!问候草根老师!雪梅给您敬茶!
儿童补钙什么牌子好
骨关节炎病人的饮食
维D滴剂怎么给宝宝吃
微信小程序官网男性肾阳虚吃什么药好
胃胀消化不良有气
上一篇:商海弄潮酬壮志丹心诚写大爱歌
上一篇:墨海村庄意象之老榆树散文